1,已知德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和南歐那幫國家的收益率差距拉大。
2,已知國債收益率變高,等于這個國家借錢的成本變高。
3,那就等于說南歐國家的借錢成本變高,那么變高的情況下,南歐國家的財政情況還糟糕。所以這就是惡性循環(huán)。
4,當?shù)聡鴩鴤找媛屎湍蠚W國家國債收益率拉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就會恐慌,因為害怕南歐國家還不起,就會拋售南歐國家國債。
5,當大批的拋售后,南歐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就會更高,因為國債收益率低了吸引不了人買啊。
6,此時就只有歐洲央行能救南歐國家了,他們自己是無法自救的。南歐國家往往是借新債還舊債,如果利率太高借不起了怎么辦?那就要破產(chǎn)。
7,由于通脹,制約了歐洲央行發(fā)鈔的能力。
8,然后美聯(lián)儲還準備加息,這就給歐洲火上澆油。
我們接下來分析一下歐洲的情況: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后,歐元區(qū)貨幣和財政配合得比較好,歐債利率整體較低,歐洲央行搞出了總規(guī)模1.8萬億歐元的財政刺激計劃,緩解了市場對南歐國家債務的擔憂。
由于疫情,歐盟宣布暫停履行《穩(wěn)定和增長公約》的義務,即暫時允許成員國債務率突破60%,財政赤字率突破3%的紅線,到今年5月,由于俄烏戰(zhàn)爭,歐盟再次宣布為了應對能源危機,把再度延期到2023年。
缺乏的約束,那南歐國家可不就撒開了擺爛?歐元區(qū)成員國債務率急速上升,希臘,意大利債務率直接突破了193%和150%,而當年爆發(fā)債務危機的時候,希臘的債務率僅為148%,意大利僅為119%。
在新冠爆發(fā)之前,意大利,法國的財政赤字率其實已經(jīng)低于3%,新冠一來,兩國雙雙突破7%,比歐債危機時期的都高。
這就是為什么我非??春脷W盟的原因。
我們回頭說日本,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日本債務率比歐盟更高,但是歐盟的問題并不僅僅限于經(jīng)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如果歐盟真的是一個國家,反而什么事沒有。
日本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國家,無非是過得更苦一點,多貶值,但是是扛得住的。
歐盟不一樣,歐盟內(nèi)部國家太多,德國債務和財政情況很好,希臘意大利就很差。
按照道理說,那希臘和意大利應該過苦日子,要財政緊縮。
問題是希臘人和意大利人干不干?憑什么?。繎{什么你德國人過好日子,我過苦日子?
“因為你的債務和財政狀況差啊”。
那我不管,都是歐盟成員國,憑什么你過好日子我過差日子?
今天你不幫我解決問題,掀桌子
當年就是這樣的。所以等于說德國愿意不愿意搞規(guī)模很大的財政轉(zhuǎn)移支付。
德國愿意嗎?看這個新聞:
德國央行行長約阿希姆·內(nèi)格爾4日在法蘭克福歐洲金融峰會上致辭時表示,呼吁歐洲央行采取更嚴厲的措施,在通貨膨脹變得根深蒂固之前將其降下來。
“很明顯,我們目前的重點必須放在非常高的通脹率上。重要的是集中我們所有的努力來制約這種高通脹水平?!眱?nèi)格爾說。
德國央行行長知道不知道如果加息會直接把意大利和希臘帶崩?
我都知道的事,他會不知道?
知道,但是關(guān)我屁事—-是你意大利和希臘崩了,又不是我德國崩。
這就是歐盟的問題。
歐盟國家內(nèi)部的分裂問題一直都存在,不要看德國人一天到晚的唱高調(diào),什么歐洲團結(jié)之類的,但是好好想想吧,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是怎么落到中遠集團手里的?
2016年債務危機期間,希臘政府因為需要緊急補充國庫,首先賣了給中遠比雷埃夫斯港務局51%的股份,然后計劃于2021年夏季再出售價值3.685億歐元,約16%的股份。
是德國不愿意買,所以中遠買了,而中遠買了以后,德國人開始逼逼賴賴說為什么要把港口賣給中國人云云。
所以每次看到德媒提到這個事情,心里都覺得好笑:又要逼著希臘還債,又不愿意買希臘的資產(chǎn),希臘賣給別人又開始嗶嗶,你德國人是要上天啊?
日本是一個整體的國家,過苦日子大家一起過,大家都沒意見。
歐盟不是。
歐洲央行的為難之處
歐洲央行在6月9日宣布7月份暫停購債計劃,并且準備開啟自歐債危機以來的首次加息,立即引發(fā)歐債恐慌性拋售,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十年期國債利率急速上升。
一下子把歐洲央行嚇壞了,于是歐洲央行趕緊在6月16日召開緊急會議解決問題,放出各式各樣的狠話,放話之后,意大利等國國債利率開始回落,市場情緒開始緩和。
相對比歐債危機那會,歐洲央行所謂的“金融工具箱”確實多了很多,但是說來說去,也不過就這么幾招:降息,購債,預期管理。
歐元區(qū)基準利率從2011年的1.5%一路降低到現(xiàn)在的0%。基準利率下降了,那么利息成本就降低了。
歐洲央行再通過資產(chǎn)購買,從二級市場購買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等高風險國的政府和企業(yè)債券,壓低債券利率,這招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時候再次使用,又啟動了疫情經(jīng)濟購買計劃,97%的資產(chǎn)用來購買政府債券。
最后搞直接貨幣交易計劃,承諾央行可以無限量購買符合條件的成員國短期政府債券,給市場注入預期。
三招下來,當年的歐債危機得到緩解。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過去不管歐洲央行怎么花錢,只要通脹不起來,那一切都不是問題,歐洲央行的救助其實就是一種花錢,央行花錢平抑了債券市場的波動,還刺激了經(jīng)濟增長,刺激了歐盟長期以來的低通脹的回升,當時廣泛受到好評。
現(xiàn)在呢?整個歐洲的通脹都起來了。
在通脹已經(jīng)起來的前提下,繼續(xù)花錢,等于給通脹火上澆油。
有沒有不升高通脹,并且還能解決南歐國家的債務問題呢?
只有兩個辦法:
第一,歐洲央行目前還持有一些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比如說德國的國債,賣掉德國國債,反過來買那些南歐國家的國債,壓低南歐國家的國債收益率。這樣等于把資產(chǎn)轉(zhuǎn)移了一下,并沒有增發(fā)貨幣,不增加額外的流動性。
第二,繼續(xù)宣布兜底政策,搞預期管理,對做空歐債的投機者施壓。
問題在于:
第一,你賣掉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購買劣質(zhì)資產(chǎn),那么其他國家,例如德國,愿意嗎?這是歐洲央行明顯對南歐國家偏心的行為,德國央行行長已經(jīng)公開放話了:
德國央行(Bundesbank)行長約阿希姆?納格爾(Joachim Nagel)警告稱,“幾乎不可能”判定歐元區(qū)國家之間的借貸成本差異是否合理,他認為,依賴歐洲央行(ECB)的支持對各國政府來說將是“致命的”。
這是納格爾周一發(fā)表講話時的言論,是歐洲央行內(nèi)部對其計劃出現(xiàn)嚴重分歧的第一個跡象——歐洲央行計劃開發(fā)一種新的資產(chǎn)購買工具,以應對較脆弱國家的債券收益率在加息開始后出現(xiàn)“不合理的”飆升。
其實德國央行行長的擔憂不無道理,從2020年到2022年,歐洲央行已經(jīng)購入成員國政府債券2.2萬億歐元,基本消化了成員國債務增量,且對那些脆弱國家,例如希臘,塞浦路斯和意大利的國債規(guī)模,已經(jīng)為同期政府債券增量的285%,283%和135%,歐洲央行已經(jīng)買的太多了,現(xiàn)在還要買嗎?
且目前歐元區(qū)主權(quán)債務和歐洲央行捆綁得越來越深,一旦一個國家出現(xiàn)問題,大批持有這些債務的歐洲銀行的資產(chǎn)會嚴重受損,如同地雷一樣連環(huán)引爆。
好死不死的是,美聯(lián)儲又要加息,在加息的情況下,資本會加劇從歐元區(qū)逃出。
這次歐洲央行還有怎么樣的金融魔法,也是值得大家再學習再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