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拼多多對商家的服務質量是有要求的。如果商家的服務質量不達標,存在欺詐、虛假宣傳、違規(guī)銷售等問題,平臺會介入處理。拼多多會根據投訴商家行為的情況來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一般情況下,拼多多會給予商家警告、下架商品、凍結賬號等處理。
對于輕微的投訴,拼多多平臺一般會給予商家警告,但如果商家得到的警告次數過多,平臺將會解除該商家的合作。如果投訴商家的行為是較為惡劣的,平臺則會在顧客退貨退款反饋中給予商家差評,并且根據不同情況向商家收取違規(guī)手續(xù)費。如果商家的違規(guī)行為太嚴重,甚至涉及詐騙等事情,拼多多將嚴厲處罰該商家,甚至會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因此,如果我們需要在拼多多平臺上進行投訴,我們需要提供證據,以便平臺能夠更好的處理這個問題。證據包括:訂單截圖、商品描述截圖、協商記錄截圖、電話錄音等。只有有了充分的證據,拼多多才會給予你更好的反饋,并對商家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總之,拼多多是一個嚴格要求商家的平臺,對商家的服務質量有一定的底線。如果商家有違規(guī)行為,拼多多平臺會秉著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處理,并且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因此,我們要積極保護自己的權益,要及時反饋不良商家的問題,讓平臺對不良商家進行打擊,讓平臺上的消費環(huán)境更加美好。
]]>實體店為什么會出現大淘汰的現象呢?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疫情影響,電商以及直播帶貨沖擊所致。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有3個!
1、消費力下降
2、市場下沉與品牌聚合度加強
3、互聯網巨頭的沖擊
一
實體經濟是一切經濟的根本,沒有實體經濟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因此,各地為了緩解實體店商家的壓力、促進消費,最近幾年都在大力發(fā)放消費劵。
但無論發(fā)放再多的消費劵,也救不了9000萬家的實體店。
因為實體店的大量倒閉真正的原因跟電商以及疫情都沒有太大關系;而是由于人們的消費力下降導致的。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分析,人們?yōu)槭裁匆ル娚袒蛘咧辈ラg購買呢?不就是因為電商更便宜嗎!
例如,你想要賣一套褲子實體店需要1000多塊錢,而網店只需要100-200元,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后者。
即便網店的質量損色與實體店,但對于大多數月收入只有3000-5000的普通家庭來說,誰也不舍得花1000多去買一套褲子。
不要說月收入只有3000-5000元,即便你月收入有1-2萬,你的可支配收入也是有限的。
因為你每月要還房貸,家庭開銷,汽車(車貸與油費)、醫(yī)療、子女、贍養(yǎng)老人等等,所以人們由于沒錢消費,逼不得已才去電商購買廉價的產品。
二
當然,實體店的大量淘汰不止跟消費力下降有關,跟市場下沉、品牌聚合度的加強以及市場兩極分化也脫不開干系。
最近幾年出現了一個新詞,叫做:市場下沉。
就是一些城市的大品牌、大的連鎖店,開始向二三線,三四線城市下沉。這對個體戶、夫妻店的沖擊是巨大的。
因為大的連鎖店,有品牌溢價能力、有供應鏈、有資本,有人才,無論從各個方面都能夠碾壓小商戶(夫妻店)。
比如,你是開童裝店的,即便在疫情電商的沖擊下,你也能勉強生活,可當大品牌入駐到你當地后,你的客戶就會迅速流失,倒閉也是早晚的事情。
有人看到這里可能心想,我是小店我可以賣便宜店,也不至于倒閉吧!
其實,在市場下沉過程中,品牌聚合度也在不斷地加強。什么是品牌聚合度呢?
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無論是購買服裝、鞋子、孕嬰用品都會選擇頭部第一名或者第二名的品牌,雜牌店或者三四線品牌的商品幾乎沒有人消費。
由于市場下沉以及品牌聚合度的加強,市場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只有大品牌能夠生存下來,小實體商戶類型的實體店再怎么努力都無濟于事。
三
導致實體店大量倒閉的除了大的連鎖品牌外,還有互聯網巨頭與社區(qū)團購平臺。
我們都知道在2020年5大互聯網巨頭的大戰(zhàn)在社區(qū)團購打響,各大平臺為了搶占用戶使出了渾身解數。
社區(qū)團購在經歷了2年大戰(zhàn)后,巨頭們雖然都紛紛洗牌,但各地的小團購平臺依然在快速發(fā)展。
由于社區(qū)團購能夠滿足懶人經濟的生活需求,也吞噬掉實體店的大部分的市場,加快個體商戶倒閉的速度。
實體商家面臨如此生存困境,未來該何去何從呢?
首先,要學會通過短視頻、直播打開流量入口,然后做好老客戶的存量,把老客戶導入自己的數字化系統(tǒng),提升客戶的復購率。
其次,具有特色的個體商戶也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但這個品牌指的不是商品的品牌,而是個人的品牌。
比如,特色餐飲店、美妝店、母嬰店以及具有手工匠人精神的實體店老板,都可以塑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靠個人品牌的魅力去吸引同城的消費者,把消費者變成粉絲。
想要了解更多實體店如何轉型以及升級的方案,可以點擊下方《實體店轉型》的專欄學習,我在專欄里面都有一一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