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夢回大明春》——作者:王梓鈞
明穿文。主角出身貴州穿青人(漢蠻雜居),拜師王陽明,欲篡改程朱陸王,開一代新學(xué),治國平天下,屬于正統(tǒng)歷史文。主角穿越到明代正德年間貴州的一個穿青寨里面,成了穿青人。打算走科舉路線,開頭先此樹是我栽式地請了個流放士人當(dāng)老師,緊接著拜師王陽明。期間穿插各類人物,外加人物的小傳,功力深厚,資料詳實,最兇殘的還是中間科普八股文,外加一些王陽明的心學(xué)。老作者文筆、劇情都是一流,考據(jù)資料向來做的詳實,更難得的是小說寫的有趣啊,有趣其實才是網(wǎng)文最關(guān)鍵的地方。已完結(jié),字數(shù)220萬。
2.《天寶風(fēng)流》——作者:水葉子
穿唐文里難得的佳作,文筆很流暢,情節(jié)的把握上張弛有度。難得在文字間體現(xiàn)出了一種盛唐的氣度以及大唐盛極而衰之際的那淡淡的憂傷。唐人物風(fēng)情描寫細致,作者肯定下過苦工,看得出來官制科舉細節(jié)皇城街道甚至兩旁的樹都有考據(jù),不像大多數(shù)撲街寫唐朝寫得和明朝沒什么區(qū)別,有抄詩,抄的還算應(yīng)景,不是毒點,大唐不抄詩怎么在文人圈里混,畢竟不是爭霸文,最后收了楊玉環(huán)也是看點。書中寫活了許多佳人,各種配角的描寫也非常有特色,符合現(xiàn)代人對于唐代人的印象。非常適合在閑暇的時候慢慢品味。已完結(jié),字數(shù)130萬。
3.《唐朝公務(wù)員》——作者:水葉子
這是一本走文人路線,生活流的科舉文。主角穿越到了唐朝的一個赤貧家庭,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明經(jīng)科而當(dāng)上縣上小吏。隨后抄詩歌名揚,得遇貴人進入中樞,成為皇帝的心腹。優(yōu)點在于作者對唐穿、科舉、貧家子弟的奮斗的描寫功底極為詳實,文筆在網(wǎng)文作者中也在中上,其筆下的福利戲份也頗具看點。無論從情節(jié)構(gòu)思,還是人物描寫,文字的控制等等都堪稱上品,書中男主和眾多女主的曖昧關(guān)系也寫得風(fēng)花雪月。文筆優(yōu)美,人物形象生動,值得一讀。已完結(jié),字數(shù)141萬。
4.《宦海風(fēng)流》——作者:天堂發(fā)言人
歷史文大作,將古代社會的真實面貌徐徐向我們描繪到來,古代官場文的開山之作,唯一不是缺點的缺點是主角的升遷太慢。講解古代官場的游戲規(guī)則和衙門辦公的詳細情況及朝堂混亂慘烈的政治斗爭;主角不可能一飛沖天,不可能一開始便大殺四方取得高官厚祿,恰恰相反,主角進入仕途的起始點不過是一小縣主??;主角的升遷之路會很曲折,不僅艱難,而且經(jīng)歷的職務(wù)也非常多,不會像電視中演的那樣簡潔——全天下的官位就那么幾個。作者力求描述出古代社會的真實面貌,描繪出古代社會文人、士子、官僚、市民、農(nóng)戶等各階層的風(fēng)貌。已完結(jié),字數(shù)125萬。
5.《官居一品》——作者:三戒大師
該書對明朝風(fēng)物描寫可以用身臨其境四字來形容。雖然是典型的主角穿越改變歷史走向的文章,但是對明朝的整體形象塑造,無論是科舉,士大夫,皇帝,百姓,和各方勢力,都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不僅如此,本文也描寫了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從思辨的角度,擺事實講道理,給當(dāng)年的明朝開了一劑藥方。而且沒爛尾,這點也很難得了。作者對古代官場文化比較了解,著重于探討一條以官僚手段在腐朽時代進行變革的新出路,對當(dāng)時的文化、傳統(tǒng)、制度、政治、經(jīng)濟進行了較有深度的思考。已完結(jié),字數(shù)570萬。
以上5本劇情一流的科舉歷史文,貧家子弟的奮斗史,看得人停不下來。如果你有喜歡的網(wǎng)絡(luò)小說,歡迎評論留言。覺得推薦的不錯,請點贊,收藏,轉(zhuǎn)發(fā)一下,謝謝大家!
]]>買金子去金店,賣金子去金店,為什么有黃金回收行業(yè)呢?他們收了賣哪兒呢?我們能不能也去那兒賣呢?
這位擁有830萬粉絲的網(wǎng)紅小伙子,腦子里有太多的疑問了,怎么搞清這個問題呢?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想搞清楚一個問題,第一件事就是——
來到第一家大品牌金店,這家黃金首飾賣495元/克,金條453元/克+工費30元/克!
相比國際金價,高了100左右,還是太貴了!
來到第二家金店,首飾金450元/克,金條397元/克,且不收工費。
就他家了!小伙子爽快買了一塊兒1000克的金條,和一條金項鏈,總共花費了43205。
金店表示:只售賣,沒有回收業(yè)務(wù)!
得,還得找賣家!
小伙子約到了一位90后,專做黃金回收的買賣。倆人一邊交易,一邊攀談起來。
90后表示,他們回收了黃金,要賣到工廠去,但是普通人去賣,人家是不收的。不過,他們一克只掙10元,像小伙子這100多克,他們也只掙1000而已!
回收的時候,他們要火燒驗金!所以,這也是門有技術(shù),有風(fēng)險的工作。
就這樣,網(wǎng)紅小伙賣掉了剛剛買來的黃金,不管是金首飾還是金條統(tǒng)一價,一共賣了40864元,秒虧3000!
有人說:良心商家啊,一克只掙10塊!
還有人說:你3000塊錢買了個明白,我不花錢看了個明白!
就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拿3000塊做實驗,你覺得值嗎?
]]>素材來源于 李想要理想,感謝支持!
打贏長社之戰(zhàn)后的皇甫嵩與朱儁,乘勝追擊,先破波才于陽翟,后擊彭脫于西華,繼而平定三郡。關(guān)于這段歷史,大部分記載都是一筆帶過的:
嵩、俊乘勝進討汝南、陳國黃巾,追波才于陽翟,擊彭脫于西華,并破之。余賊降散,三郡悉平。
其實,這里面還有很多故事,其中最精彩的便是“良馬救主”了。我本想另寫一段“名馬”的番外篇,想想也算是主線,索性就在這里聊一聊吧。
故事出自《吳書》,這部書并非《三國志》系列,而是由韋曜(昭)主編的三國時期東吳國史,陳壽所著《三國志》,也多借鑒于此書。很可惜,除了后世學(xué)者的一些批注和引用之外,《吳書》所載絕大部分已佚。
咱們要聊的這一段,主人公是吳國的奠基人孫堅,所以真實性不好說,我想,這也是陳壽、司馬光等史學(xué)家不愿借用的原因之一(其實司馬光這位大師的很多史料都很扯……)。
好啦,不管是不是真實發(fā)生的,待咱們聊完之后,您再給出自己的判斷吧。
與此前一樣,名將朱儁仍是平叛的先鋒,在長社大敗敵軍之后,又在陽翟追上了波才,作為義軍“大將”,波才已經(jīng)“丟了魂”,根本不堪一擊。
本以為黃巾軍會就此一蹶不振,可是在西華,朱儁又遇到了硬茬——義軍首領(lǐng)彭脫。由于彭脫沒有親歷長社之?dāng)?,所以腦子還算清醒,信心也很足。
前文說過,黃巾軍是以“太平道”為信仰組成的,所以首敗帶來的打擊非常巨大,如果正面與官軍硬剛,則必敗無疑,所以彭脫決定秀一把智商。
初次交手時,彭脫假裝不敵,朱儁的部隊以為對方潰敗,正要可勁兒去“撿人頭”,沒想到彭脫部隊卻走后留招,突然殺了個回馬槍,把那些犯愣的官軍將士們打了個措手不及。
好在朱儁身經(jīng)百戰(zhàn),知道這種時候不能退,否則長社之圍或?qū)⒅匮?,總不能再期待皇甫嵩的“神來之筆”吧。所以他很快控制住了局面,率領(lǐng)部隊反撲,最終擊敗了彭脫。
可是這一仗下來,佐軍司馬孫堅卻不見了。
戰(zhàn)場上失蹤,無非兩種情況,一種是當(dāng)了逃兵,但孫堅是什么樣的人,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將士們都沉默了,因為另一種情況,便是戰(zhàn)死沙場……
孫堅是朱儁點名要來的人才,失去了他,如同失去了一條臂膀,而且他的兒子孫翊剛剛出生,這要是讓嬰兒沒了爹,朱儁該如何向吳夫人交代呢?
正在這時,軍營之外傳來了馬的嘶吼聲,只見一匹青白相雜的駿馬不停地跺著地面,它見眾人出營,轉(zhuǎn)身便跑。這時,有人喊道:這是孫司馬的“青驄”?。≈靸y不敢怠慢,連忙上馬去追,即便得來最壞的消息,也要將孫堅的坐騎帶回去。
就這樣,朱儁跟著“青驄”,一路來到了尸橫遍野的戰(zhàn)場,發(fā)現(xiàn)“青驄”正在一堆雜草旁來回跳躍,朱儁迅速上前,這才發(fā)現(xiàn)了奄奄一息的孫堅。原來,孫堅被流失射中了大腿,翻身墜馬,昏死了過去。
您可別小瞧“大腿中箭”這件事,很多同時代的英雄都是這樣掛掉的,比如張郃。我猜測,可能是失血過多、傷口感染等因素造成的,當(dāng)然,如果您說張郃是因為“諸葛連弩威力太大”,我也不會反駁……
總之,孫堅因為“青驄”撿回一命,可見這匹寶馬極通人性。但不知為何,三國時代的四大名馬中,并沒有“青驄”的名字,難道那四匹更加神奇?
眾所周知,漢末三國時期共有四匹名馬,分別是赤兔(菟)、的盧(顱)、絕影和爪電飛黃,咱們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名:“赤兔”。
赤兔馬,是三國時期當(dāng)之無愧的“馬中之王”,一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便足以說明它的地位,要知道,這句話不是羅貫中先生杜撰出來的,而是出自裴松之注引《曹瞞傳》,還比較有說服力。
那么,“赤兔馬的神奇之處”在哪里呢?快如閃電!極通靈性!最后因思念關(guān)羽,絕食而亡!可惜,這確實是小說,正史對于“赤兔”的描述,除了一句“能馳城飛塹”之外,只剩下這如雷貫耳的名字了……
但……無論是“兔”還是“菟”,都給人一種“膽子很小”的感覺,不知呂布是否受到“傳染”,這位被后世人尊為“三國第一武將”的家伙,在史料中居然常常伴有這樣的字眼——不勝而走……不過,我相信,論“單挑而不玩命”的話,呂布很可能是“天下第一”。
第二名:“的盧”。
的盧馬是劉備的坐騎,被后世人稱作三國第二名馬,“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劉備曾騎著它跳過三丈寬的檀溪,這也是正史哦!
但是,作為一名潑冷水的專業(yè)戶,我又要說大實話了:三丈,在當(dāng)時約為7米,咱先不管馬跳躍的極限距離,只說同樣的事情,孫權(quán)的坐騎在“合肥之戰(zhàn)”時也做到過。
此外,“的盧”在民間是不幸的象征,說它“妨主”,據(jù)說當(dāng)時劉備從曹操的馬廄中挑走這匹馬時,曹操還嘲笑他“不識貨”,之所以沒有對劉備下手,也是認為劉備早晚會因這匹馬而死,只是沒想到結(jié)果卻恰恰相反,可見,這“玄學(xué)”靈不靈,有時候真得看“緣分”啊。
第三名:“絕影”。
這又是一匹快馬,它的故事記載于《后漢書》、《魏書》等多部史料當(dāng)中,其最出名的一次,是宛城之戰(zhàn)。
曹操在宛城玩砸了,全靠絕影才保得一命,一戰(zhàn)下來,曹操損失了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而絕影,在身中三箭后仍能疾馳如飛,最后因流失射中眼睛而亡,很壯烈,也因此受到后人的喜愛。
有人說,“絕影”其實是大宛馬,在《三國演義》的不同版本中也多有記載。
第四名:“爪電飛黃”。
“爪電飛黃”是四大名馬中,唯一一匹史料沒有記載其名字的馬。這匹馬號稱是曹操凱旋時的專用坐騎,恐怕出彩的地方也只有“看起來”的樣子,所以它的故事咱們就不多說了。
總之,四大名馬,各個……誒?好像除了快,也沒有牛到令人汗毛倒豎的地步嘛……可憐“青驄”,被古人的“特殊數(shù)字癖好”,奪去了本該屬于它的地位。
除了四大名馬和“青驄”之外,漢末三國時期還有許多出名的馬,多到什么程度呢?至少一雙手是數(shù)不過來的,比如:
烏云踏雪、賽龍雀、白鶴、白龍駒、快航、灰影、白雪、黑云、奔雷、驚帆……如果您是三國題材的游戲愛好者,肯定還對“里飛沙”、“燎原火”、“紫骍”等名字非常熟悉。
以上這些,或見于史料,或流于民間,或出于小說,亦或是游戲杜撰,總之,都是三國時期“有頭有臉”的坐騎。
此外,如果您實在無法分清這些馬“究竟是出于史料還是杜撰”,看名字的話也還算靠譜,畢竟像“絕影”這樣被記載下來的馬名非常少見。
當(dāng)然,這只是個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時人是不會給馬另起名字的。
比如赤兔馬,它其實是一類馬的統(tǒng)稱,人們將“通體赤紅、快如脫兔”的馬都稱作“赤兔”,之所以當(dāng)人們提到“赤兔”時會認為“它就是呂布的坐騎”,是因為當(dāng)時的人們更愿意將這樣的名字給予其中最牛的一匹,而不會另取雅號。
同樣,“青驄”、“的盧”,都是一類馬的統(tǒng)稱,它們各自因主人的經(jīng)歷而成為“代表”,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