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欧美在线成人,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http://www.qjsdgw.cn Fri, 27 May 2022 12:44:15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3 http://www.qjsdgw.cn/wp-content/uploads/2022/03/ico.png 楊銘銘 – V商人 http://www.qjsdgw.cn 32 32 楊銘銘(楊茗茗老公簡歷) http://www.qjsdgw.cn/4100.html Thu, 26 May 2022 07:37:23 +0000 http://www.qjsdgw.cn/?p=4100 民國往事:山西省私立銘義中學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

文/王希良

銘義中學校園

  1932年,汾陽銘義中學校有高中生72名,初中生188名,教職員工40名,師資水平居當時省內同類學校之首。

  據(jù)1933年統(tǒng)計,該校有男女同學260人,其中男生213人;女生47人。

  計:初中一年級男生57人、女生1人;

    初中二年級男生46人、女生12人 ;

    初中三年級男生50人、女生8人 ;

    高中一年級男生29人、女生15人 ;

    高中二年級男17人,女7人 ;高中三年級男生14人 。

    學生年齡,最高24歲,低13歲。

  教員23人,其資格為國內國立大學畢業(yè)者7人,國內私立大學畢業(yè)者9人,國內專門學校畢業(yè)者2人;國外大學畢業(yè)者5人。

  教師授課時數(shù),最多20小時,最少5小時。

  月薪最高銀元80元,最低20元。

  是年,收入經(jīng)常費,計恒款2,800元,特款1,080元,基金利息18,438元。學宿等費6,000元,合計收入白銀28,318元。

  是年,支出經(jīng)常費計薪俸16,738元,工資2,800元,圖書儀器l,400元,體育600元,雜費等6630元,合計支出白銀28,168元。

  臨時收入計報名費300元,補考費20元,捐款3l,000元,賠償費15元。合計白銀3l,335元。

  臨時支出計購置房產15,500元,建筑校舍12,000元,增加設備2,835元,合計支出30,335元。

  收支相抵,半年度預計盈余白銀1,150元?!?/p>

民國26年銘義中學校務會

  學校設校董會,并由校董事會聘任校長。歷任校董由公理會屬各教育衛(wèi)生機構的負責人和專家學者組成:

寇潤嵐先生(通縣潞河中學)、張橫秋先生(北平燈市口公理會)、全紹文夫人(北平燈市口公理會)、王子純先生(太谷社交堂)、程子青先生(太谷銘賢學校)、 劉俊峰先生(汾陽城內養(yǎng)濟巷)、羅美瑞女士(汾陽醫(yī)院)、周以德大夫(汾陽醫(yī)院)、麻海如先生(汾陽公理會)、田寶云女士(豫中中學)、馮家昇先生(北平燕京大學) 、喬鵬書先生(太原精營南橫街1號)、張復之先生(南京高樓門47號)、劉書銘校長(齊魯大學校長辦公室)、王景文院長(汾陽崇道神學院)、吳克明先生(太谷銘賢學校)、孫秉乾先生(汾陽銘義中學)。

民國26年銘義中學校董

民國26年銘義中學校董

  歷屆師長中,辦學有方,社會影響較大者,首推余心清先生。

  1934年春余新清先生離校,校董會聘請靳鐵山先生充任校長。任職未及數(shù)月,校中醞釀學潮,靳校長亦由是辭職。

  1935年,經(jīng)校董會公推張橫秋先生復以校董主席名義兼代校長職權。因張代校長不能常駐校,復由校董會聘請教務主任劉纘甫以校務主任名義暫代校務。是年春,因教育費用困難,經(jīng)校董會通過暫行停招高中一年級新生,并將高中二年級學生分別轉入他校繼續(xù)深造。

劉纘甫校務主任

  此后,學校則擬專辦初級中學及職業(yè)教育,并派瑞保羅赴美考察職業(yè)學校辦學情況,這是銘義中學歷史上一次較大的動作。

  1936年,校董會推聘孫秉乾先生擔任校長,孫校長到校后對于努力籌劃校務改進,身體力行。全體師生,通力合作,學校工作有所進展。是年,經(jīng)校董會通過暫行恢復高中。并呈請山西省教育廳備案,準予續(xù)招高中新生。是年招考新生時,投考學生異常湧躍,全校人數(shù)聚增至257人,師生精神煥發(fā),銘義中學教育呈現(xiàn)一片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

孫秉乾校長

  歷任校長:

恒慕義,美國人,后任美國華盛頓國家圖書館中文部主任。1907年來汾,為銘義中學首任校長。

張元愷,山西汾陽人,1921年。曾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辦公室秘書。

梁傳秀,山東泰安人,1923年。

楊偉民,河北清苑人,1924年。曾任太原交通汽車公司經(jīng)理。

張元愷,山西汾陽人,1925年。

張橫秋,河北清苑人,1930年。曾任華北公理會干事。

余心清,安徽合肥人,1930年。隨馮玉祥部來汾。

靳鐵山,河北文安人,1934年。曾任河北通縣潞河中學教務主任。

張橫秋,河北清苑人,1935年。曾任河北通縣潞海中學總務主任?!?/p>

  學校成立各種管理委員會以加強管理。如1936年的各種委員會和工作人員有:

1、校務委員會:孫秉乾、高改云、張俊忱、謝惠生、劉纘甫、張官智、解九溪

2、訓育指導委員會:孫秉乾、高改云、謝惠生、劉纘甫、張俊忱、張官智

3、課外活動指導委員會:張慧亭、謝惠生、胡貝爾、梅美瑞、范仁全、劉纘甫、解潤泉、高改云

4、圖書委員會:劉纘甫、侯仲賢、張官智、成春蘭、高改云

5、成績展覽籌備委員會:劉纘甫、高改云、劉鼎銘、張官智、張俊忱、范仁全

6、童子軍團務委員會:孫秉乾、劉俊峰、武懿德、王景文、白益、劉纘甫、張錫九、高改云

7、獎學金委員會:劉纘甫、張慧亭、謝惠生、張俊忱、高改云。

8、招生委員會;劉纘甫、張慧亭、高改云

9、教育播音委員會:劉纘甫、謝惠生、張慧亭、張俊忱、侯仲賢、高改云、苑德溥

10、健康教育委員會:孫子健(主席)、解澗泉、任美云、劉纘甫、張俊忱、張官智、謝惠生、周岑、高改云、成春蘭、張志誠

11、體育指導委員會:劉纘甫(主席)、張志誠、胡貝爾、張官智、 謝惠生、周秀峰、張愛容

12、膳務指導委員會:張俊忱、劉纘甫、張慧亭、周秀峰、謝惠生、高改云

13、勞作設計委員會:劉纘甫、張慧亭、張俊忱、范仁全、謝惠生

民國26年銘義中學全體教職員

  銘義中學辦至1937年“七·七”事變前,共畢業(yè)初中生1000余名,高中生400余名。

  1938年2月,侵華日軍進攻汾陽前夕,汾陽銘義中學決定西遷,過柳林至綏德,經(jīng)西安到陜南。當月汾陽淪陷。師生徒步行走離開汾陽,途中不少學生參加了抗日隊伍,有的去了延安參加了革命,也有的參加了國民黨的隊伍。大部分師生到達陜南安康,被命名為國立四中,辦學時間不長,又被迫南遷,到達四川金堂時僅有10名左右教職員和30余名學生。學生暫送到曾家寨銘賢中學借讀。經(jīng)過一年的準備,在金堂找到武廟作校址,于1939年7月正式招生,開始了長達7年的艱苦辦學。師生以十六個字概括當年教學情況:條件簡陋、慘淡經(jīng)營、校風雅正、蔚起人文。

  1939年開始招生時只招收初中一年級和高中一年級(在銘賢借讀的高二、高三學生仍在那里就讀直至畢業(yè))。以后逐步辦起了初中、高中各三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每班學生三、四十人。教學設備簡陋,儀器短缺。

  銘義中學金堂分校的教師先后有:

  孫秉乾、周昌令、李松庭、周菊生、謝惠生、高改蕓(女)、李世選、谷幼慈、劉伯令、曾桂林、沈懋滋、師道立、包恩珠、哈發(fā)直、溫耐爾、顧牧丁、張文才、段老師、姜老師、陳老師(女)、田老師(女)、彭老師(女)、丁老師、劉伯令的妹妹劉老師、張老師、徐老師、舒老師、陳老師、姚老師、任老師、陳老師、王老師、鄧教官。

  學校生源很廣,成都周圍20多個縣都有人來讀書,甚至還有戰(zhàn)區(qū)流亡來的學生。學校的校訓是“苦讀、苦練、苦學”,教師認真教,學生刻苦學,而且注重實踐。語文教師針對當時宣傳抗日的需要,教學生編寫劇本,結果學生們自編自演抗日節(jié)目,走向街頭進行宣傳很受群眾歡迎。當時國民政府號召參加緬甸抗日遠征軍時,學生們紛紛報名,其中有曾驥、唐煥坤等同學被選中參軍投奔抗日前線。

  高中畢業(yè)后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考入大學。不僅為當時培養(yǎng)出不少中學生,而且為當?shù)卦炀土瞬簧俅髮W生。

  抗戰(zhàn)勝利后,1946年停辦,部分教職員返回山西,未走的兩校師生合校到曾家寨,改稱為四川蜀賢中學。

  1938年,大部分師生南遷金堂后,汾陽教會一度在銘義中學校內成立“宗教研究班”,吸收舊學生,教友子弟等人學,該班仍上中學課程。這期間,校長為王明夫。1941年,侵華日軍插手接管,并改名為“汾陽初級中學”,增設了日文課,派有日本教官監(jiān)督學校。銘義中學宗教研究班結束。

  1945年侵華日軍投降后,銘義中學正式恢復。王明夫出任校長,學校負責人有美國人麻如海

  本年,銘義中學也恢復正常教學。沿用“三三”學制,開設國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英語、生物、音樂、圖畫等學科。1946年銘義中學遷回汾陽。師生回到母校。1948年,銘義中學有高中班2個,初中班4個,學生120余名。

  至1949年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將銘義、汾陽、介休、孝義、文水等中學合并,于3月15日,成立“山西省立汾陽中學”。校址在銘義中學內。

參考資料

《私立銘義中學校概覽(1937年)》(收藏于哈佛大學圖書館)

相關鏈接

山西歷史建筑遺存之汾陽(七)——山西省汾陽中學
百年前開創(chuàng)山西省汾陽中學(銘義中學)的人們(一)
汾陽銘義中學首任校長恒慕義的筆記一睹
山西農業(yè)大學前身太谷銘賢學校與歐柏林學院百年交流史
山西省私立銘義中學校長恒慕義與他的《清代名人傳略》
汾陽銘義中學首任校長恒慕義:清末一場可怕的大饑荒
美國卡爾頓大學與山西省汾陽中學的文化交流
記一位卓越的漢學家——汾陽中學校長恒慕義和《清代名人傳略》
中美關系史上的傳奇人物——周以德先生與汾陽的情緣
民國時期的汾州醫(yī)院院長:沃爾特·賈德(Walter H. Judd)
鄭子文:夢回汾中
青年恒安石在中國的軼事


【聲明】本號所推送的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和引用本頭條號推送的文字,須注明來源及原作者;使用本頭條號的圖片,須保留“@汾陽往事”或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