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作為一部經(jīng)典的歷史劇,在豆瓣有18萬人評價,綜合評分為9.7。當之無愧是人見人愛、有口皆碑的神劇。那么,這部劇究竟神在哪里呢?
一言以蔽之:接近真實。
這部劇里有很大成分的這個要素:“維持組織運行是要花錢的”,這就使其成為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一下子和其他架空主義的作品拉開了大大的差距。
就好像傳說中的武俠故事里從來不會說英雄們縱橫江湖的收入來源一樣,那些藏匿在“保護費、(打)劫富濟貧、捐贈、鏢師、門客/莊客、教頭、黑活、把戲”等各色名目之下的,才是真正的江湖故事。
下面我們看看歷史上那些真實的花錢的故事:
1.對外開疆拓土要錢:
前日興兵擊之連年,護軍都尉、校尉及丞凡十一人,還者二人,卒士及轉(zhuǎn)輸死者萬人以上,費用三萬萬馀,尚未能盡降。今關(guān)東困乏,民難搖動,捐之議是。
貳師將軍李廣利,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jīng)四年之勞,而僅獲駿馬三十匹。
惟賢等擁眾四年,未有成功,縣師之費,且百億計,出于平民,回入奸吏,故江湖之人,群為盜賊,青、徐荒饑,襁負流散。
2.對內(nèi)平定內(nèi)亂也要錢:
自羌叛十余年間,軍旅之費,凡用二百四十余億,府帑空竭,邊民及內(nèi)郡死者不可勝數(shù),并、涼二州遂至虛耗。
于是東羌悉平。凡百八十戰(zhàn),斬三萬八千余級,獲雜畜四十二萬七千余頭,費用四十四億,軍士死者四百余人
3.平時興修水利要錢:
初,平帝時,河、汴決壞,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儀令樂俊止言,民新被兵革,未宜興役,乃止。其后汴渠東侵,日月彌廣,兗、豫百姓怨嘆,以為縣官恒興他役,不先
民急。會有薦樂浪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詔發(fā)卒數(shù)十萬,遣景與將作謁者王吳修汴渠堤。自滎陽東至千乘??谇в嗬?,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無復潰漏之患。景雖簡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焉。
初,顯宗之世,治虖沱、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欲令通漕。太原吏民苦役,連年無成,死者不可勝算。帝以郎中鄧訓為謁者,監(jiān)領(lǐng)其事。訓考量隱括,知其難成,具以上言。夏,四月己巳,詔罷其役,更用驢輦,歲省費億萬計,全活徒士數(shù)千人。訓,禹之子也。
于鄴南投石于河,以作飛橋,功費數(shù)千萬億,橋竟不成,役夫饑甚,乃止。
4.荒年賑災濟貧也要錢:
山東大水,民多饑乏。天子遣使者虛郡國倉以振貧民,猶不足,又募豪富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名聞;尚不能相救,乃徙貧民于關(guān)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萬口,衣食皆仰給縣官,數(shù)歲假予產(chǎn)業(yè)。使者分部護之,冠蓋相望。其費以億計,不可勝數(shù)。
5.朝臣有功獎賞要錢:
天子以為然而憐之,數(shù)勞勉顯,加厚賞賜,賞賜及賂遺訾一萬萬。
緄軍至長沙,賊聞之,悉詣營乞降。進擊武陵蠻夷,斬首四千馀級,受降十馀萬人,荊州平定。詔書賜錢一億,固讓不受。
6.親愛皇親國戚也要錢:
秋,八月,飲酎畢,有司復奏遣東平王蒼歸國,帝乃許之,手詔賜蒼曰:“骨肉天性,誠不以遠近為親疏;然數(shù)見顏色,情重昔時。念王久勞,思得還休,欲署大鴻臚奏,不忍下筆,顧
授小黃門;中心戀戀,惻然不能言。”于是車駕祖送,流涕而訣;復賜乘輿服御,珍寶、輿馬,錢布以億萬計。
收冀財貨,縣官斥賣,合三十馀萬萬,以充王府用,減天下稅租之半,散其苑囿,以業(yè)窮民。
帝既誅梁冀,故舊恩敵,多受封爵:追贈皇后父鄧香為車騎將軍,封安陽侯;更封后母宣為昆陽君,兄子康、秉皆為列侯,宗族皆列校、郎將,賞賜以巨萬計。
7.后宮得寵賞賜還得要錢:
莽又奏董賢父子驕恣奢僭,請收沒入財物縣官,諸以賢為官者皆免;父恭、弟寬信與家屬徙合浦,母別歸故郡鉅鹿。長安中小民歡嘩,鄉(xiāng)其第哭,幾獲盜之??h官斥賣董氏財,凡四十三萬萬。
8.外國勢力前來親附,安置要錢:
北匈奴饑亂,降南部者歲數(shù)千人。秋,七月,南單于上言:“宜及北虜分爭,出兵討伐,破北成南,共為一國,令漢家長無北念。臣等生長漢地,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雖垂拱安枕,慚無報效之義,愿發(fā)國中及諸郡故胡新降精兵,分道并出,期十二月同會虜?shù)亍?/p>
9.邊遠地區(qū)設府治理,也得要錢:
且漢故事,供給南單于,費直歲一億九十余萬,西域歲七千四百八十萬;今北庭彌遠,其費過倍,是乃空盡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
先是,幽部應接荒處,資費甚廣,歲常割青、冀賦調(diào)二億有余以足之。時處處斷絕,委輸不至,而虞敝衣繩屨,食無兼肉。
自西京諸縣及西北諸郡,皆轉(zhuǎn)輸塞外,每歲鉅億萬計;經(jīng)途險遠及遇寇鈔,人畜死亡不達者,郡縣皆征破其家。由是百姓失業(yè),西方先困矣。
10.大興土木要錢:
詔書為阿母興起第舍,合兩為一,連里竟街,雕修繕飾,窮極巧伎,攻山采石,轉(zhuǎn)相迫促,為費巨億。
夏,六月,吳主作昭明宮,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伐木。大開苑囿,起土山,樓觀,窮極伎巧,功役之費以億萬計。
上營玉華宮,務令儉約,惟所居殿覆以瓦,余皆茅茨;然備設太子宮、百司,苞山絡野,所費已巨億計。
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中猶容數(shù)十人,于明堂北構(gòu)天堂以貯之。堂始構(gòu),為風所摧,更構(gòu)之,日役萬人,采木江嶺,數(shù)年之間,所費以萬億計,府藏為之耗竭。懷義用財如糞土,太后一聽之。
11.吃穿用度要錢:
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宮女不過十馀人,廄馬百馀匹。后世爭為奢侈,轉(zhuǎn)轉(zhuǎn)益甚;臣下亦稍故時齊三服官,輸物不過十笥;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shù)千人,一歲費數(shù)巨萬,廄馬食粟將萬匹。
12.弘揚佛法要錢:
每浴佛,輒多設飲食,布度于路,經(jīng)數(shù)十里,費以鉅億計。
癸卯,群臣以錢一億萬祈白三寶,奉贖皇帝菩薩,僧眾默許。
造金閣寺于五臺山,鑄銅涂金為瓦,所費鉅億。
13.個人愛好也要花錢。
帝自山陵之后,即與左右微服游走市里。好于世宗崇安陵隧中擲涂、賭跳、作諸鄙戲,極意
賞賜左右,動至百數(shù)十萬。每見錢,曰:“我昔思汝十枚不得,今日得用汝未?”世祖聚錢上庫
五億萬,齋庫亦出三億萬,金銀布帛不可勝計;郁林王即位未期歲,所用垂盡。入主衣庫,令何后及寵姬以諸寶器相投擊破碎之,用為笑樂。
14.除了以上朝廷規(guī)劃內(nèi)的支出,還有規(guī)劃外的:
1)有貪官貪贓聚斂無度的:
中常侍侯覽兄參為益州刺史,殘暴貪婪,累臧億計。
千秋賣官招權(quán),聚貨累億。
以劉騰為司空。八坐、九卿常旦造騰宅,參其顏色,然后赴省府,亦有終日不得見者。公私屬請,唯視貨多少,舟車之利,山澤之饒,所在榷固,刻剝六鎮(zhèn),交通互市,歲入利息以巨萬萬計,逼奪鄰舍以廣其居,遠近苦之。
2)有皇親國戚權(quán)臣奸吏合伙騙錢的:
十二月乙未,王商為大將軍。辛亥,商薨。其弟紅陽侯立次當輔政,先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墾草田數(shù)百頃,上書以入縣官,貴取其直一億萬以上,丞相司直孫寶發(fā)之,上由是廢立,而用其弟光祿勛曲陽侯根。
3)有寺廟奪財?shù)?
中宗皇帝,陛下之兄,棄祖宗之業(yè),徇女子之意;無能而祿者數(shù)千人,無功而封者百余家;造寺不止,費財貨者數(shù)百億,度人無窮,免租庸者數(shù)十萬,所出日滋,所入日寡;奪百姓口中之食以養(yǎng)貪殘,剝?nèi)f人體上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眾叛親離,水旱并臻,公私俱罄,享國不永,禍及其身。陛下何不懲而改之!自頃以來,水旱相繼,兼以霜蝗,人無所食,未聞賑恤,而為二女造觀,用錢百余萬緡。陛下豈可不計當今府庫之蓄積有幾,中外之經(jīng)費有幾,而輕用百余萬緡,以供無用之役乎!
4)有做假賬盜竊公家財物的:
遂使豪家、貪吏,反操利權(quán),賤取于人以俟公私之乏。又有勢要、近親、羈游之士、委賤糴于軍城,取高價于京邑,又多支充直。窮邊寒不可衣,鬻無所售,上既無信于下,下亦以偽應之,度支物估轉(zhuǎn)高,軍城谷價轉(zhuǎn)貴。度支以茍售滯貨為功利,軍城以所得加價為羨馀。雖設巡院,轉(zhuǎn)成橐。至有空申簿帳,偽指倉,計其數(shù)則億萬有馀,考其實則百十不足。
5)有拿官位做風險投資的:
自大歷以來,節(jié)度使多出禁軍,其禁軍大將資高者,皆以倍稱之息貸錢于富室,以賂中尉,動逾億萬,然后得之,未嘗由執(zhí)政;至鎮(zhèn),則重斂以償所負。
6)有幣值不穩(wěn)導致潛在稅收損失的:
先是,吳有丁口錢,又計畝輸錢,錢重物輕,民甚苦之。齊丘說知誥,以為“錢非耕桑所得,今使民輸錢,是教民棄本逐末也。請蠲丁口錢;自余稅悉輸谷帛,綢絹匹直千錢者當稅三千?!被蛟唬骸叭绱?,縣官歲失錢億萬計?!?/p>
……
縱觀歷史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組織多么強大、管理人員多么有為、人民多么勤勞,一旦財政處理不當發(fā)生危機,則有效維持管理秩序的能力和能量將極大喪失。這對我們今天每個家庭和組織,都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從這個角度再看神劇《大明王朝1566》,更能體會到這一圍繞財政課題的故事,其真實性、殘酷性與沉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