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靖的第11篇讀書文章
這個書名,如此一針見血,搞得我都不好意思拿出來在眾人面前讀它。
其實每天讀書學習,常常和自己死磕,都是基于一個羞于說出口的真相———想要上行。
為什么羞于說出口呢?
因為怕普通人沒有機會了,怕僅僅是一種錯覺,怕沒有結果。
生活常??床坏胶芏喔淖?,也或許是改變來得太慢。
偶爾想到這些還是挺悲觀的。
正如作者所說:
人焦慮是因為認知的淺?。?/span>
只要堅持做對的事,時間就是極高的墻,簡單的事加上“每天”就必定篩掉大部分人,只要站在時間這邊,就等于站在了上行這邊。
我一直堅信自己是在做對的事,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作者如何用他的“論據(jù)”說服我:你是在做對的事?。ü?,就是這么沒事找事)
看完之后合上書,力量感慢慢復原,再次重塑了那個“但行成長,莫問前程”的自己。
如果你對于未來有焦慮,或者在成長的路上偶爾失去力量感,或者你想找一種可以復制的人生突圍通道,我從書里總結了7點,聽話照做必定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
用讀書和學習刷新觀念+耐心和長期主義,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我復盤自己的閱讀史,比較清晰的記錄了閱讀書籍和閱讀數(shù)量的時間是從2008年開始的,一晃14年過去了,當時并沒有想到讀書對現(xiàn)在的自己有什么用途,僅覺著讀書是一種心理需要,08年,一個跌到坑底“喪”到極致的人(這段歷史后面寫一寫),我需要用讀書梳理亂七八糟的消極想法,我需要用讀書來做自我療愈,幾乎從未想過,讀書會給我?guī)硎裁次镔|上的收益。盡管是出于這樣目的長期去做這件事,到時間也開出了美麗的花。
2019年5月,一個偶然機會我去寫潁河書院的公眾號了。
2020年12月,周末去昆山潁河書院做了兼職國學老師。
2021年4月,一個比較了解我的朋友讓我給她的兒子做閱讀和寫作私教課。
2022年4月,私教做了一年,說是一年,除去暑假和疫情放假,可能也就8個月吧,沒有做過什么宣傳,僅是老帶新,我已經有10個孩子了。(因為我只有周六有空,還有幾個孩子因為時間沖突只好推掉。)
即便是這么緩慢和被動的成長,時間都不曾辜負。
所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開始的讀書和學習,以長期主義的心態(tài)耐心堅持,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這是一條親測有效的上行定律。
2,
無需管別人,只需專注自己,因為只有你才能幫到自己。
這張上行軌跡圖給了我兩點很重要的提醒: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目標是什么,你想做一件什么事情,然后直奔目標就好。
我們身邊會有很多噪音,有的人覺著你應該這樣做,有的人覺著你應該那樣做,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你的人生,他們只能站在自己的人生和認知上對你指手畫腳,這是非常不客觀的,你只需要在心底問問自己,你想要什么?然后無視身邊的那些噪音,直奔你的目標就好。
比如:我聽到過很多聲音:你應該去做推廣啊,就帶這幾個學生有什么前途啊;你要主動鏈接家長,不要拉不下面子,面子值幾個錢;讀書鋪墊這么久,你現(xiàn)在最應該做的不是讀書而是銷售……
諸如此類,噪音幾乎淹沒了我的初心,我想做什么呢,我想要什么呢?
為了達到賺錢目的的讀書和寫作課?
不!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想分享經驗:一個“喪”到極致,從“坑底”爬起來,一路跌跌撞撞爬上岸,再拿起接力棒開始跑的人,力量從哪里來?讀書和寫作究竟能怎樣幫助一個人?
我希望那些和我一樣曾經無力的人,也能通過讀書和寫作自我療愈,具備重新跑起來的力量。
同時我也希望那些從未跌入“坑底”的人知道: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永在岸上的幸運,可以迎著陽光和命運的饋贈多跑很多棒,讀書和寫作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讓他們更加清晰和有力量的擁抱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無需銷售自己,這偏離目標太遠了,我只需要堅守目標,同頻相吸,該來的自然會來。
其次,除了噪音之外,還會有很多的誘惑,要分辨是否值得去做。
這讓我想到了:五年前我兼職推廣萊克小家電,因為有些渠道,我每個月都會有不錯的兼職收入,如果好好發(fā)展那應該是離錢更近的一條路。
2019年開始寫文章之后,覺著精力跟不上,我果斷放棄了這個已經給我?guī)聿诲e盈利的兼職,沒有再投入什么經歷,后來僅剩幾個合得來的合作伙伴還在聯(lián)系,我不喜歡做這件事,做它僅僅是因為錢,它不會給我?guī)砣魏潍@得感,對此我沒有任何遺憾,
蔡壘磊說:“只有那些位于我們達成長期目標道路上的短期目標,才是值得我們去做的。”
那些和長期目標不重疊的,果斷放棄!
3,
時間是最貴的生產資料,我們最需要謹慎的就是如何使用它!
有的人要么去上班,要么躺平。
有的人是365天x24小時上行,并不是說這些人不吃不喝,不眠不休,而是無論是吃是喝,無論是睡眠還是休息,全都是為上行服務的。
人和人的差距是上班的8小時之外拉開的,是365天x24小時的上行信念拉開的。
覺著有很多時間的人才會去浪費時間,才會拖延。
覺著時間有限的人只會更大的限度的去有效利用自己的時間。
認識到這點之后,我想到用有限的時間去讀書去上課是非常必要的,一本書或者一套課,那是作者很多年的實踐經驗,我們實際上是在用別人的時間換我們的時間。
這里還有一點給我的提醒很大:如果時間有限,我們應該把時間用在更值得的人、事、物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越是不認可自己,就越想讓他認可自己,從而去證明自己是可以的,豈不知去扭轉一個三觀不同的人比維護一百個三觀一致的人難多了,浪費時間做這件事是不值得的。
人無完人,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自己,只需要把精力放在彼此喜歡和認可的人、事、物上就可以了。
每一次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人、事、物上都是以傷害到你真正想花時間的人、事、物的利益為代價的。
4,
把自己看做一只股票,是否讓投資人有投資你的動力,取決于你給他怎樣的心里預期。
對投資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們投資一只股票是基于對它的未來預期,未來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怎樣的回報。
這里我用互聯(lián)網行業(yè)來舉個例子,前些年,阿里,騰訊,京東,這些平臺都還是虧損的狀態(tài),但是他們的股票幾乎漲到了天價,因為這個行業(yè)當時在投資者的心理有無限發(fā)展空間,而現(xiàn)在由于內部政策和外部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盡管這些平臺都盈利不錯,但是股價幾乎腰斬,甚至像阿里都快要小腿斬了,為什么呢?
因為讓我們判斷的往往是趨勢,投資者投的是對這只股票的一個預期,這個大環(huán)境讓他們覺著這些股票未來存在極大風險,就紛紛撤資。
如果我們把自己看成一只股票,我們給投資人一個怎樣的預期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深思考。
是穩(wěn)健型,還是成長型,還是風險型呢,或是其他……
如果你覺著自己是一只穩(wěn)健型,成長型的股票,你是否讓你的投資人感知到了呢?要如何讓他們感知到呢?
要利他要展示自己的價值,管理好你在別人眼中的趨勢就等于管理好別人對你的價值判斷。
你想想是不是這樣呢。
其實就算現(xiàn)在常提的“中年焦慮”,更多的也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同樣也是對未來趨勢的預判。
所以你是一只什么樣的股票,你打算如何打造你這只股票,這相當重要,因為我們身邊的所有人都可以是我們的“投資人”。
5,
財富都是生產資料,無論是投資還是勞動,手上的財富越多,就越有更多賺取其他財富的機會。
這個真理值得讀很多遍,刻在腦門上。那么,再消費的時候就會衡量一下,它值不值得消耗生產資料去購買,這也許能讓我們在消費上清醒很多。
并不是說完全不能消費,我們賺錢本來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花錢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舒服更愉悅,那為什么不去做呢。
只是我們始終要知道財富是生產資料,有一句話叫欲壑難平,平衡好欲望和滿足的關系非常重要,任何時候都不以降低資產等級為籌碼去滿足無限擴張的欲望。
像我們這一代(80后)是看著房子一步步漲起來的,很多人在2010年左右都看到了房產的機會,但是有錢去買的有多少呢,看到了機會卻沒機會上車不是最悲哀的嘛,所以不但要挖掘生產資料,還要守好生產資料。
6,
只要看好永不下車
這一點做任何投資都適用,也包括投資自己!
那些在股票上賺到錢的人,是穿越牛熊仍然拿得住的人。
最近的股市應該說得上是真正的熊市了,這個時候還有多少人能堅定信仰的按照自己的投資計劃做呢。
記得2020年初,美股幾次熔斷,所有人都唱衰,好像世界末日來了,甚至有幾個理財大V都不敢定投了,僅僅幾個月之后就迎來了長達近2年的結構性牛市,那些堅持不下車的人賺的盆滿缽滿。
再看各個行業(yè)的佼佼者,他們是那些足夠堅持,足夠執(zhí)著,在認定的事情上永不下車的人。
中途下車本來就是一種淘汰機制,走一段篩掉一些,走一段篩掉一些,直到最后那些依然留在車上的,就成了金字塔頂端的人。
7,
即刻行動,不要偷懶,因為越偷懶就越無法偷懶,慢慢丟失生活的自由度,連活著都要拼盡全力。
真相就是這么扎心,你若不想主動去行動,有一天生活也會逼著你不得不去行動。
我們常常跟孩子說:不吃學習的苦,你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
這句話對我們成人也同樣適用,任何時候吃學習的苦,吃成長的苦都遠比被迫無奈地出去尋找出路舒服很多。
所以即刻就開始行動,做這些正確的事,然后站在時間這邊,每天都妥妥上行!
文:袁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