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yī)生,學習更多健康知識和兩性交往知識哦~
圖片: 黃仔 | 撰稿: 讀者+銀河 | 責編: 銀河
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系:business_6team@163.com
Hello,大家好,我是銀河。
出生的那一刻,醫(yī)生會抱著正在啼哭的我們去告知父母我們的性別。也是從那時起,生活中的每一次經歷,每一個行為,都將受到性別的影響。
前段時間,我們征集了#到現在為止,你遭遇過哪些性別偏見?#的話題,很多朋友們表達了他們的一些經歷和觀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Giphy
Ready,出發(fā)!
「女強男弱」還是「男強女弱」?
很多人可以接受男強女弱的模式,接受不了女強男弱的模式,而且很多女生自己也是這樣。
學校老師會覺得女孩子數理化學不好正常,認為女生長大以后經濟能力弱、期待男方提供經濟基礎的現象也很正常。
為什么不能女生經濟能力強,給男方提供經濟基礎?為什么女強男弱,男生就要被罵小白臉?為什么男強女弱,女生就好像得到了福氣?
這是一個思維陷阱,某種程度上會消磨女孩子努力自強的意志,女孩慕強沒有錯,但是女孩子也期望強強聯手而不是躺平等包養(yǎng)。
如果任由這種思維發(fā)展下去,社會就會繼續(xù)默認女孩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默認女孩子可以不注重個人實力,只要注重外貌,然后「等待」被一個有實力的男性「發(fā)現」即可。如此一來,家庭和社會的資源都會不斷向男性傾斜。
而男性的社會職能被過分夸大以后,也不會活得很輕盈,他們會認為人生成功的標志就只是有錢有權,從而弱化在家庭和兩性關系中的責任。
在家庭里是否是個好父親,在夫妻關系中是否是個好丈夫,在他們得潛意識中認為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有錢有權,只要有錢有權了干什么都行,這也會妨礙男性收獲真正優(yōu)質的親密關系。
▲圖片來源:Giphy
能力與性別并無關聯
一旦女性站到了較高的位置,做得好壞與否就會有很多針對性別的爭議。
從之前的撒切爾夫人,到今天的林鄭月娥。很多父輩的人,提到林鄭月娥和香港就會說「你看,女人搞這些就是不行,看她把香港搞得一團糟,下面的人也不聽她的,這種事還是要男人來?!?/p>
我覺得這觀點很可笑。林鄭面臨的香港問題明明是前幾任特首也沒有解決好的事情,只不過好巧不巧林鄭接下了而已。
人的能力并不和性別掛鉤,而性別也并不影響一個人的能力。
那些充滿性別歧視的詞匯
「yin道瓣」叫做「處女膜」;「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叫做「宮頸糜爛」;因年紀的增長而沒有談戀愛的叫做「剩女」……
還有「惡婆婆」「事兒媽」「胸大無腦」「頭發(fā)長見識短」等等詞匯。
不僅女性如此,還有很多歧視男性的詞語,比如「直男癌」「老光棍」「娘炮」「陰陽人」「金針菇」……
社會中太多流行詞匯,都包含著或隱或顯的性別歧視了。
當「陽剛」成為了男性的枷鎖
首先是職場,女性由于擁有生育能力而被認為「性價比不高」,從而受到就業(yè)歧視,且普遍薪水低于男性,「同工同酬」顯然并未完全達到。
對于產假,個人極其反對一再延長女性產假,而認為應當夫妻雙方共休產假,如此一來,既可以保障女性就業(yè),也把父親們被剝奪的撫養(yǎng)孩子、陪伴妻兒的時間歸還,將育兒責任落實到夫妻雙方。
其次是特殊身份,如司機、英雄等詞匯,絕大多數人潛意識中出現的是男性形象,甚至在各大官方新聞報道中,這樣的字眼前必須出現「女」才能特意表達為女性。這樣潛在的性別默認何嘗不是一種偏見呢?
再者,對于男性,性別偏見也是有的。很多男孩因為從小被規(guī)勸要做男孩該做的事,表現出男孩該有的樣子而違背自己的意愿。
「陽剛」成為了枷鎖和負擔,而非嘉獎和榮耀。我從不認為「陽剛」「陰柔」等詞必須附以性別,難道女性就不可以有陽剛之氣?男性就不可以有陰柔之美?這樣的性別偏見對于男女而言都是不利的。
▲圖片來源:Giphy
沒有「應該」與「適合」
「女人都要嫁人生孩子的?!?/p>
「女生適合考老師或公務員,掙錢不是女人該做的事?!?/p>
「女孩子就應該穿裙子?!?/p>
聽到這些話我頓時暴躁,真想告訴所有女性,女性能做任何事,女性屬于她自己!
▲圖片來源:Giphy
彩禮與「獨立女性」并不沖突
男朋友媽媽說,結婚她出的錢必須要比我們家多。說是為了結婚之后,男方能擁有更多話語權。
但我覺得,這根本不是給多少錢可以決定的問題。
老一輩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而我們這一代很難去說服他們或者改變這一現狀,但不管怎么樣我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也同樣不贊同網絡上說的「獨立女性」就不應該要彩禮。彩禮我認為是一種禮數,多少都是一種心意和祝福,和是不是「獨立女性」一點關系都沒有,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
被煽動的「性別對立」
現在的網絡風氣很容易把個體上升到整個群體去批判,比如說某男性出軌了,大家齊刷刷地大喊:「看吧,男的不行!」;某女性插足做了第三者,大家又齊刷刷地大喊:「綠茶!小三!圖人家的錢吧!」。
大家都越來越喜歡一棍子打倒一群人,這不僅不尊重某一個性別,更不尊重人權。
因為某一個體事件而去批判群體,煽動性別對立,是一種傲慢且無知的行為。
▲圖片來源:Giphy
打破性別歧視仍需要我們不斷努力
如果要列舉性別偏見的表現,實在是列舉不完的。我想談談表現后面的成因。
個人認為,性別偏見的種種行為背后其實是整個社會的性別偏見文化以及性別偏見心理。這種心理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都有,連女性本身也不例外。
整個社會普遍認為女性在整體素質上是不如男性的,此外還要承擔生育責任,因此女性就業(yè)受到歧視,無論是在應聘條件上,還是在薪酬制度上都非常吃虧,部分女性已經被迫回歸家庭。
而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由于難以轉換成經濟價值,極容易被忽視,又會再次加深社會對女性的偏見。
總之性別偏見是一種無休止的惡性循環(huán),但隨著女性意識覺醒,循環(huán)在減弱,也許有天終會被徹底打破,但我們都知道這將是備受阻礙、困難重重的,這需要全社會女性長期的努力和斗爭。
▲圖片來源:Giphy
對于女性而言,似乎專心搞事業(yè),賺錢,不婚不育變成了一種「失職」行為;而對于男性,照顧孩子,承擔家務也變成了一種「沒能力」和「不得體」的表現。
性別歧視仍像一片霧籠罩在我們頭上,但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有權利大膽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去用刻板的標簽定義他人的人生。
我們不是生來為誰,我們是逐漸成為。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啦,如果你也有什么想說的歡迎移步到留言區(qū),走之前別忘記點個「贊」和「關注」呀!
我愛這個世界。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yī)生,學習更多健康知識和兩性交往知識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