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6,就是仿造蘇制米格—19戰(zhàn)斗機
然而,在輝煌的外表下,吳榮根隱藏著一顆不安分的心。空軍飛行員的待遇雖然不低,國家也在可承受的范圍內(nèi)給予了飛行員優(yōu)厚的待遇,但吳榮根的骨子里卻透露著對金錢美女的渴望。說到底,此人的本質(zhì)并不好,貪財、愛慕虛榮。因此,盡管當時空軍飛行員是個光榮而又神圣的職業(yè),待遇不差,但與海外飛行員豐厚的金錢、地位等待遇相比,確實還有較大的差距。
吳榮根
慢慢地,吳榮根的思想發(fā)生了蛻變,經(jīng)常在深夜偷聽敵臺,憧憬在敵對勢力所渲染的花花世界里,對方吹的天花亂墜,吳榮根聽得著了迷,沉浸于對方所做出的種種承諾中。后來,他經(jīng)不起誘惑,與臺灣方面取得了聯(lián)系,面對對方開出的金錢、美女加高官等極具誘惑力的條件,他很快就被腐化、俘虜了,徹底迷失了自我。
于是,在巨大的心理、物質(zhì)落差以及敵對方承諾的豐厚待遇下,吳榮根萌生了駕機叛逃的罪惡念頭。
米格—19戰(zhàn)斗機
當時,吳榮根所部的訓(xùn)練基地在山東半島,距離臺灣不算太遠,他多次摸索、盤算,決定先借道韓國,再逃往臺灣。這樣計劃的原因在于,米格—19的燃油不夠直接飛往臺灣,之所以在韓國中轉(zhuǎn),是因為韓國既有美軍基地,方便與臺灣聯(lián)系,又與中國沒外交關(guān)系,不會被引渡。
鄧麗君雖然紅透半邊天,但參與軍方和政治,不是一個純粹的藝人,所以她終生沒資格來大陸演出
1982年10月16日,吳榮根駕駛一架米格—19戰(zhàn)斗機例行訓(xùn)練,他按照事先計劃好的步驟,向地面報告,謊稱飛機出現(xiàn)故障,需要緊急處理,隨后貼著海面超低空飛行,躲開雷達追蹤,穿越黃海后加速飛往韓國漢城K16機場。
吳榮根叛逃臺灣
吳榮根駕機降落在漢城機場后,駐韓美軍立刻將此消息通知了臺灣軍方。臺灣方面自然是大喜過望,立即安排吳榮根去臺時間。而我國一開始以為吳榮根失蹤或遇難了,還動用力量去海上搜尋。幾天后消息傳來,這才知道吳榮根叛逃了。由于當時我國與韓國沒有建立外交關(guān)系,所以沒有任何補救的措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吳榮根叛逃臺灣。
當紅時的鄧麗君
1982年10月31日,吳榮根駕機抵達臺灣,立刻被當成“英雄”、“義士”對待,受到了臺灣方面的熱烈歡迎。臺軍在機場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臺灣政要、軍方大佬都列隊迎接,甚至連紅透半邊天的歌星鄧麗君也被請到了現(xiàn)場,西方媒體更是對此事件進行了大肆宣傳報道。
吳榮根受到隆重接待和所獲得的黃金獎勵
臺灣方面沒有食言,獎勵吳榮根5千兩黃金。在80年代,5000兩黃金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在當時就折合8500萬新臺幣,約相當于2500萬人民幣,這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是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一筆巨款,甚至一個城市全年的生產(chǎn)總值也沒有這么多。
臺當局給他頒發(fā)榮譽狀
不僅如此,臺灣方面出于政治目的,還給予了吳榮根極大的“榮耀”,時任臺灣陸軍總司令蔣仲苓和臺“國防部”政治作戰(zhàn)部主任王升都收他為義子,臺空軍總司令郭汝霖親自操辦慶祝宴接待他,其夫人將一副名貴太陽鏡贈送給吳榮根。臺軍總參謀長應(yīng)約接見他,授予他空軍少校軍銜。四年后,吳榮根還獲得了政戰(zhàn)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當然,香車、美女也自然是少不了的。
吳榮根參加臺空軍基地座談會,鄧麗君為他獻唱
臺灣方面還為吳榮根安排歡迎晚會,與鄧麗君同臺演唱《何日君再來》,吳榮根的人生似乎達到了“巔峰”。他腰纏萬貫,名利雙收,開始頻繁出入風月場所,揮霍無度,開啟了曾經(jīng)幻想過無數(shù)遍的醉生夢死的日子。
吳榮根叛逃后,一度風頭無兩
但是,熱度過后,吳榮根被慢慢地冷落下來。一來是他的利用價值被逐漸地消耗殆盡,二來是兩岸的關(guān)系趨于緩和。尤其是到了90年代,寶島和大陸的開了“三通”,各種交往日趨頻繁,外資紛紛到大陸來投資建廠,雙方不再那么敵對,所以吳榮根駕機叛逃事件對臺灣來說不再有什么意義。
吳榮根與鄧麗君一起唱《何日君再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吳榮根身上的光環(huán)逐漸地褪去,他的價值也在逐漸地喪失。一度銷聲匿跡、沉寂了下來,沒人再記起他這位所謂的“義士”了。
吳榮根又一次出現(xiàn)在媒體上,是因為一場夜場詐騙案。原來,1987年,吳榮根在環(huán)亞夜總會認識了美女副經(jīng)理劉積順,二人相識后很快同居在一起,吳榮根自認為找到了愛情,殊不知劉積順是看中了他的錢財,哪里有什么狗屁愛情!后來,劉積順以懷孕為由,聯(lián)合同伙共同詐騙、坑取他千萬元分手費。案發(fā)后,劉積順逃亡海外,后來竟然成為世界有名的撲克高手,多次在世界大賽中獲獎。
臺當局授予他少校軍銜
吳榮根經(jīng)此事件后,一度迷茫沉淪,錢財也被他揮霍得所剩無幾,連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后來,他被臺當局安排進政戰(zhàn)學校,當了一名講師,才算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
臺當局稱他為“義士”
1990年,幾近不惑之年的吳榮根,與政戰(zhàn)學校訓(xùn)練中心的女子姜月惠結(jié)婚,總算是有了一個穩(wěn)定完整的家庭。1994年,吳榮根從政戰(zhàn)學校以中校軍銜退伍。但是,在當時的臺灣,退伍軍人的生活并不寬裕,捉襟見肘。這對過慣了奢侈日子的吳榮根來說,是很難適應(yīng)的。因此,吳榮根開始考慮移居美國。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他終于在97年成功攜全家移居美國。
臺灣歌星鄧麗君,當年可是紅得發(fā)紫
然而,美國并不是遍地金銀,資本主義國家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域。吳榮根一家在美國的日子并不好過。窘迫時,他和老婆都要去打工賺錢,用來維持基本生活。
2000年后,吳榮根已人到老年,鄉(xiāng)愁越來越濃,他想在有生之年回到祖國,實現(xiàn)葉落歸根的愿望。吳榮根多次公開表示,希望能回國定居,但他這個請求,只能說是癡人說夢。祖國雖大,卻絕沒有叛徒的一席之地。青山有幸埋忠骨,絕無分寸給叛徒!像吳榮根這種背叛祖國、背叛人民的叛徒,只能在異國他鄉(xiāng)孤老終生了。
吳榮根晚年
看吳榮根晚年的面相,不是忠厚之人,透露著一股奸詐、狡黠。再者,他的名字也應(yīng)驗了他的一生:吳榮根,沒有榮華也沒有根。注定漂泊異土,窮困潦倒,客死他鄉(xiāng)
]]>▲馬蹄金
▲麟趾金
關(guān)于黃金的一個猜想
馬蹄金上見到這上、中、下三字,讓一些研究者想到漢代金屬的分等說法?!?span id="7cv38ze8gk"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4881747">漢書·食貨志》說:“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卑捉鹗倾y,赤金是銅,都與黃金無關(guān),這里所說的上、中、下三等金,與劉賀墓中的黃金之上、中、下,顯然不是一回事。
其實,漢代三等金之說,有時又專指白銀,即所謂“白金三品”。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發(fā)行過一種銀錫合金貨幣,分鑄為圓形龍幣重八兩值三千,方形馬幣重六兩值五百,橢形龜幣重四兩值三百?!稘h書·食貨志》解釋這次造銀錫為白金的造型用意,說“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白金三品”。
劉賀墓出土黃金也有大小形狀的不同,分作蹄金、趾金、板金和餅金,可是與白金分三等并不相類,這不是區(qū)分上、中、下等級的依據(jù),因為蹄金和趾金上都分別見到上、中、下三字,也就是說,如果這上、中、下有分等的意義,那蹄金和趾金本身就都是分級的。
這個級別是怎樣區(qū)分的?標準又會是怎樣的?
有報道說,蹄金重量一般是在250克上下,趾金則是在40克左右,不同重量的黃金上都有上、中、下的文字,顯然重量并不是分級的關(guān)鍵所在。
剩下的就是質(zhì)量標準了,這才應(yīng)當是分級的關(guān)鍵。質(zhì)量應(yīng)當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外表,二是內(nèi)質(zhì),都與煉鑄技術(shù)有關(guān)。從外表來說,似乎也可以排除這個標準,因為事先就在范中標示了上、中、下,并不能預(yù)知澆注結(jié)果。現(xiàn)在所見的蹄金與趾金,外表都非常光滑平整,并不能區(qū)別帶“上”字的質(zhì)量是否更好。再說,如果外觀不理想,還可以重新熔鑄,所以不能由外表判定出等級。
真正定級的標準,肯定是在黃金本身的質(zhì)量,是黃金的成色。如何預(yù)先知道成品的品質(zhì)?這里面一定有規(guī)律可循。我們了解到古法煉金主要有手選礦、碾礦、篩礦、攪拌、拉流、化火等工序,雖然每道工序都很重要,但更關(guān)鍵的是后面的工序。古法煉金,拉流是將金子從礦石中分離出來,變成毛金,毛金純度可達五到六成。然后用酸料除去雜質(zhì),就可以進行火煉,一般都可得到九成金。
古代又有混汞黃金提純法,可以提到很高的純度。將礦料加汞加硫加熱反復(fù)焙燒,再加硼砂熔成金錠。賤金屬氧化物與硼砂反應(yīng)生成低熔點物質(zhì),浮在上層,純金在坩堝底部。
還有資料說,燒注時的溫度、速率、先后次序,都會影響黃金純度指標。這樣看來,一個坩堝一次應(yīng)當不只是鑄出一趾或一蹄,也許至少可注三次,這樣就按坩堝的容量區(qū)分出上、中、下三個層次來。設(shè)想一下,最純的金液是在堝底,如果要將它標示為上品,那就要最后注成,先注出的就是帶“下”字的下品。
如果這樣由技術(shù)層面來解釋,金品的上、中、下是不是更好理解一些呢?
媒體報道說,劉賀墓出土的黃金經(jīng)測定,純度已經(jīng)達到99%。相信這只是個別或少部分測試結(jié)果,如果以后按照上面的思路,分別測一測上金、中金和下金的純度,考察它們的區(qū)別,也許可能獲得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
隨葬黃金值幾何
在2000年前,有個人拿到一筆用黃金支付的稿酬,一篇《相思賦》,得百金,一百斤金。這些黃金換算為今天的重量單位,應(yīng)當有25千克左右。多不多?真的是多,按照當今市價折算,合人民幣700萬元還多,在北京可以購置一套不大不小的宅子。
《相思賦》原題名為“長門賦”,作者是漢代大名鼎鼎的愛情專家司馬相如。當年他在邛城,用幾詩幾曲就將當壚賣酒的富二代卓文君拿下,二人不管不顧為愛私奔,留下情界佳傳。這會兒司馬相如又受漢武帝失寵皇后陳阿嬌的百金重托,寫了一篇騷體賦,后來也入了傳世名作之列。
這《長門賦》以一個受冷遇的嬪妃角色寫成,文句委婉凄切。君王許諾朝往而暮來,可是天色將晚,還不見幸臨。妾身獨自徘徊,對愛的期盼與失落充滿心中。登上蘭臺遙望君王行蹤,
唯見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聲震響,妾以為是君王車輦,卻只見風卷帷幄,不見馬馳車行。辭賦以景寫情,情景交合,寫盡陳皇后被遺棄后的苦悶和抑郁,細膩而真切。
“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覺而無見兮,魂迋迋?cè)粲型觥1婋u鳴而愁予兮,起視月之精光。觀眾星之行列兮,畢昴出于東方?!睆睦湟瓜氲角宄?,從月光念到日照,詞輕情重。長門之賦,這代筆的情書,分量不是一般的重,那么多的黃金,就是一個明確的衡量了。
劉賀墓中出土的黃金,總重量按漢制計算估計已經(jīng)在200斤上下,真的是很多,因為在考古發(fā)掘中前所未見。這些黃金其實也不能算多,因為它只不過是兩篇《長門賦》的價值。昌邑王一次賞賜過舊臣一千斤黃金,這已經(jīng)是數(shù)倍于他墓中隨葬的黃金。那府中的存量黃金還有多少,不用細數(shù),沒有這個數(shù)的幾千倍也當有幾百倍。西漢的度量衡比較小,每斤約有250克,劉賀墓中的200斤黃金還不到50千克。這樣一看,對這區(qū)區(qū)200斤金,應(yīng)當用不著大驚小怪了。
▲隨葬的成串銅錢。
我們還可由漢代黃金與銅錢的比值來判斷黃金的價值?!逗鬂h書·食貨志》中記載,漢時黃金一斤兌換五銖錢一萬枚(十貫)?!稘h書·食貨志》的說法相同,“黃金一斤,值萬錢”。又
說白金值三千,表明同量黃金僅比白銀貴三倍。只是從唐朝以后,黃金比價有明顯提升,據(jù)《靖康紀聞》說北宋末年“金每兩三十二千,銀每兩二千五百”,一兩黃金能兌換32000文,一兩白銀只能兌2500文,黃金比白銀貴出十幾倍了。如今,黃金價值攀升到白銀的四五十倍,與漢代遠不能相提并論了。
如果以實物計價,有研究者根據(jù)《漢書·食貨志》記載考定,西漢初年每鎰黃金能買八石大米,秦漢一石為20升,裝米15公斤,八石大米即120公斤。每鎰黃金的重量為280克,280克黃金買120公斤大米,每克黃金的購買力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人民幣兩元。黃金在那會兒,還真的沒那么值錢。
這樣看來,劉賀用于隨葬的200斤黃金,約當50千克,以當時實物價值折算,合人民幣10萬元而已。
再如以銅錢判斷,劉賀墓中出土銅錢五銖錢數(shù)量壯觀,估計有10余噸,近200萬枚,約為2000貫,相當于黃金200斤,這大體等同于隨葬的黃金。這樣一看,那些黃金也就算不上有多大的量了。
如此計算,司馬相如掙的那筆稿酬也不算多了。再想一想,司馬相如的百金稿酬,以當時實物價值折算也不過合人民幣5萬元而已,一定買不到一座豪宅,放如今在北京也只能買到一張小飯桌大的面積了。
漢代最能掙錢的不是作家而是將軍,大將衛(wèi)青攻打匈奴,漢武帝一次就賞他黃金二十萬斤。大將軍霍去病攻打匈奴,漢武帝一次賞他黃金五十萬斤,多出衛(wèi)青的賞金一倍還多。漢代時
興以黃金作為獎勵,有人統(tǒng)計過獎勵的數(shù)目,從幾百金到數(shù)十萬金不等:
婁敬建議定都關(guān)中,田肯建議封嫡親子弟為齊王,各自得到五百斤黃金的賞賜;
叔孫通制定朝廷禮儀,賞賜五百斤黃金;
呂后臨終,遺詔囑賞賜諸侯王每人一千斤黃金;
陳平為結(jié)交周勃,用五百斤黃金送禮;
文帝即位論功行賞,周勃五千斤黃金,陳平、灌嬰各二千斤
黃金,劉章、劉揭各一千斤黃金;
吳王劉濞造反,斬殺漢大將的賞五千斤黃金,斬殺列將的賞三千斤黃金,斬殺裨將的賞二千斤黃金,斬殺二千石官員的賞一千斤黃金;
梁孝王薨,金庫里有四十萬斤黃金;
武帝賞賜平陽公主一千斤黃金,賞賜卜式四百斤黃金;
宣帝即位,賞賜霍光七千斤黃金,廣陵王五千斤黃金,其他十五位諸侯王每人一百斤黃金,孔霸二百斤黃金,黃霸一百斤黃金;
元帝賞賜段會宗、甘延壽、陳湯各一百斤黃金;
成帝賞賜王根五百斤黃金……
不是黃金不值錢,而是漢代國庫黃金儲備太充裕,又經(jīng)常有貢金上貢朝廷,所以賞金的數(shù)量非常壯觀,成為政權(quán)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基石。
煮酒論酎金
劉賀墓中出土許多黃金,這些黃金的用處是什么,一開始就讓人有些迷惑。不過,由于一枚寫著“南藩?;韬畛假R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樣墨書金餅的出現(xiàn),問題似乎有了較為確定的答案。至少,一部分黃金應(yīng)當是酎金,酎金是什么呢?要明白何謂酎金,得先明白何謂酎酒,因為酎金是因酎酒而得名。
所謂酎酒,是先秦時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一種精釀酒。作為酒名,酎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之諸侯“嘗酎”,杜預(yù)注說,“酒之新熟重者為酎”。所謂“重”,重復(fù)醞釀之意,二重三重都有可能。《楚辭·招魂》中“挫糟凍飲,酎清涼些”說到酎,《楚辭·大招》中“四酎并熟,不澀嗌只”也提到酎,四酎可能為四次復(fù)釀而成,所以味醇可口,完全沒有口澀的感覺。
《禮記·月令》中有“天子飲酎”一語。注家明言“酎之言醇也”,說那是好酒?!墩f文》說酎是三重酒,謂重釀之酒也。注《漢書·景帝紀》之“高廟酎”,張晏更明說“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純也”。不僅是三次兩次復(fù)釀,而且要經(jīng)過大半年的時間,才能釀出美味的酎酒來。
有了美酒美食,一定會想起祖宗。漢文帝時規(guī)定每年八月祭高祖廟,要獻酎飲酎。諸侯王和列侯都參與飲獻,不過,這機會不是白給的,這酎酒可不是白飲的,你可得帶著上好的黃金來助祭。黃金遇著酎,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新名詞——酎金,沾上了酒氣的黃金。
帶多少黃金來飲酎呢?規(guī)定是很明確的,有一個低限,是按封國人口計數(shù),每千口俸金四兩,由少府驗收,皇帝親臨受金,酎金之制由此產(chǎn)生。獻金規(guī)矩非常苛刻,所獻黃金如量色不足,
王要削縣,侯則免國。漢武帝曾借檢查獻酎金不足為名,削弱和打擊諸侯王及列侯勢力。曾因列侯無人響應(yīng)號召從軍赴南越,武帝便借口酎金不如法,奪去一百零六個列侯爵位,丞相趙周也因知情不舉下獄而被迫自殺。這就是西漢歷史上有名的“酎金失侯”事件,酎金也由此著為法令,稱為“酎金律”。
再說劉賀,他的墓中如何現(xiàn)出酎金來?現(xiàn)在披露了兩種解釋,一是皇帝賞賜的,一是劉賀備金而未及助酎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對金餅上的文字,可以小作解析?!昂;韬畛假R元康三年酎金一斤”,獻金人,時間,酎金名稱,重量,全都交代清楚了。
首先“?;韬畛假R”,這是劉賀自稱,說明這是預(yù)備的獻金而不是得到的賞金。其次是“元康三年”,這是劉賀被封?;韬畹漠斈?,而封侯之日他就沒有了助祭的資格,沒有了獻金的機會?!?span id="7cv38ze8gk"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565690">漢書》本傳記下的封侯詔書曰:“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析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比绱?,劉賀助祭時準備的酎金,就得以這四千戶的人口計數(shù),可是他不用準備了,為什么?因為有個侍中衛(wèi)尉金安上奏了他一本,說劉賀被上天所棄,皇帝至仁又復(fù)封為列侯,但這是個“嚚頑放廢之人,不宜得奉宗廟朝聘之禮”。宣帝同意了,劉賀因之遠途“就國豫章”。
這是什么意思?封侯且不論大小,要命的是再也不被準許參加宗廟的各種儀式了,不僅不被認作是劉家人,也等于徹底被排除出政治圈子。這個處理很嚴重,劉家清理門戶了。不能參加宗廟祭祀,也就沒有獻酎金的機會。
順帶說說那個上書的金安上,他是何許人也?金安上,其父金倫本為匈奴王子,歸漢后早死。安上也算是個王孫,忠誠漢室,仕途平順。少時為侍中,很受宣帝寵愛。他揭發(fā)過楚王劉延
壽反叛陰謀,獲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后來霍氏反時他又嚴衛(wèi)宮門,因功封都成侯,官至建章衛(wèi)尉。
這會兒讓人想起劉賀墓中出土的那枚“大劉記印”,好像又覺出了一種特別的含義:我本劉家人,這可是不能改變的!我要準備酎金,還要參加宗廟禮儀!酎金準備了,助祭的資格被免了,準備的酎金也就不用上貢了,最后酎金與玉印都成了隨葬品。
這因酒而得名的金子,沾著濃烈的酒氣,走進了歷史,如今又走進我們的視線,也就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了帝王術(shù)的那些小把戲的實證。(完)(本文選摘自《南藩?;韬睢?,王仁湘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經(jīng)授權(quán)澎湃新聞轉(zhuǎn)載。)(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王仁湘
責任編輯:陶思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