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驚訝地發(fā)現(xiàn),新一任韓國總統(tǒng)居然是個「學渣」:
尹錫悅從首爾大學畢業(yè)后,共參加了9次司考,前8次都沒過。
第9次能過也全憑運氣:
臨近考試前,他在開往朋友家的大巴上無意間讀到一篇關于「非常上訴」的法律文章,湊巧考試時恰好考到了這一篇,這才涉險過關。
不少網(wǎng)友嘲笑,一個司法考試,居然要考九次才過,這位總統(tǒng)肯定腦子不好。
這顯然是對韓國地獄般的考試系統(tǒng)不夠了解。
在韓國,司考有兩個特征:
其一,通過人數(shù)有嚴格限制;其二,對考試資格及考試次數(shù)不加限制。
這兩重限制,導致每年參加人數(shù)極多,而通過的概率極低。
1978年以前,每年司考通過人數(shù)不到100人;在07年的考試改革前,錄取率長期維持在3%。
而這,僅僅是韓國當前社會地獄內卷的冰山一角。
一個韓國人的內卷人生,從小學就開始了。
根據(jù)2019年的數(shù)據(jù),韓國小學生課外補習的比例高達83.5%。
這還是全國平均下來的數(shù)據(jù),在首爾、釜山這些大城市,比例只會更高。
總體上,在K-12階段,韓國課外補習的學生比例達到了74.8%。
這就意味著,在韓國,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從小開始上補習班,原因只有兩種:
要么他是萬中無一的天才;
要么他家太窮,沒錢補。
韓國家庭在教育(尤其補習班)上的花費令人咂舌:
2017年的韓國紀錄片《課外教育悖論》披露,大部分家庭每月在補習班上的花費超過了100萬韓元,有些甚至超過300萬韓元(約17000元人民幣)。
而2017年韓國的人均年收入,也不過3519萬韓元(約19.9萬人民幣,按當時匯率計算)。
也就是說,僅僅在孩子課外補習這一項上,每年就要花費整個家庭三分之一的收入。
這還只是平均后的數(shù)據(jù)。先前熱播的韓劇《天空之城》中,精英家庭會請補習班里的明星教師上門給孩子一對一補習,而這樣做的費用高達數(shù)十億韓元,足以購置一處高檔房產。
甚至,補課的錢都不是家長們想花就能花出去的。
首爾著名的補習班「大成學院」,錄取率僅為14%,比大學更低。即便是普通的補習機構,一般也要求學生參加入學考試,通過了才有交錢的資格。
為了能讓孩子讀上補習班,家長們甚至會通宵排隊報名。
難道韓國家長們就沒有察覺到這種教育狀況的畸形嗎?
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但不得不卷,除非想要讓自己的下一代徹底退出競爭的行列。
普通家庭如果不在孩子教育上投資,那么下一代就沒有翻身的可能;
中產家庭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只能繼續(xù)給教育加碼;
精英家庭的地位受到沖擊,不得不為了維持階層而努力。
這場「教育軍備競賽」,一旦開始,就無法再抽身。
?《天空之城》
無休止的內卷,導致了韓國私人教育機構空前發(fā)達:
即使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剛剛爆發(fā),全球8.5億學生處于停課狀態(tài)的時候,韓國的補習班還在如期開課。
根據(jù)韓聯(lián)社的電視臺報道,當時韓國有70%以上的補習班正常運行。
在補習這件事上,韓國真正做到了「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
但即使卷成了這樣,一個成績優(yōu)異的韓國普通高中生,也未必能考上SKY。
所謂SKY,就是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這三所韓國TOP 3大學的合稱。
在大部分韓國人心里,只有進了SKY,才算踏上成功人生的門檻。
但根據(jù)經合組織OECD提供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雖然98%的韓國年輕人都能夠完成高中學業(yè),七成能進大學,但最終只有2%的佼佼者能被SKY錄取。
為了成為這2%,大家只能拼了命的學習:
紀錄片《學習的背叛》中,有個來自小城市的女孩葉媛。雖然長期排名全校第一,她仍然擔心自己比不過大城市的孩子,拼命給自己加碼。
為了學習,她每天只睡3-4個小時,長時間寫字寫到握不住筆的時候,就在手上綁皮筋來固定;
為了考出好成績,葉媛將整本教科書倒背如流。她說:「先在空白紙上寫下來,然后把概要全部整理好,一直到不看都能寫下來,不那樣的話,我不能安心?!?/p>
?《學習的背叛》
為什么韓國學生拼了命也要上SKY?
因為進不了最頂尖的大學,意味著畢業(yè)后很可能找不到工作。
?《學習的背叛》
在韓國,名校對社會精英階層的壟斷非常嚴重:
第19屆國會的300名議員中,有90%畢業(yè)于SKY;
韓國前五百企業(yè)的624名CEO中, 50.5%畢業(yè)于SKY。
想要進入精英階層,過上世俗意義上成功的人生,進入SKY就是第一步,也是必經的一步。
開頭提到的新總統(tǒng)尹錫悅,就是從首爾大學畢業(yè)后開始司考,最終成為檢察官躋身政界。類似的發(fā)展路線,是精英階層最為常見的選擇。
相反,如果無法考進頂尖大學,失業(yè)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根據(jù)韓國統(tǒng)計廳2018公布的數(shù)據(jù),15至29歲的韓國青年失業(yè)率高達9.2%;意味著每十個人里就有一個失業(yè),而這些青年里,三分之一都擁有大學學歷。
最終,形成了一種極為吊詭的生態(tài):
一方面,韓國擁有著全球最高的大學生比例;
另一方面,這些大學生又無法找到匹配自己學歷的工作。
根據(jù)韓國央行去年發(fā)布的報告,「學歷超過本人現(xiàn)任工作崗位需求的韓國人比例高達30%」。
這也意味著,從小學開始辛辛苦苦卷到了大學畢業(yè),投入了無數(shù)時間與金錢后,韓國年輕人們依然過不上理想中的生活。
?《學習的背叛》
想破局,一般只有兩條路:或是進入三星、LG這樣的財閥企業(yè);或是考上公務員。
這兩條路,都不太好走。
三星是韓國首屈一指的財閥集團,占據(jù)國家GDP的12%。由三星發(fā)布的招聘啟事,一萬個崗位可以吸引20萬的應聘者,競爭極其激烈;
公務員崗位同樣僧多粥少:2019年,韓國共有20萬人報考公務員,最終只錄取了4953人,錄取率為2.4%,比哈佛大學更低(4.95%)。
最終的結果是,學生時代雖然結束了,內卷卻還遠遠沒有結束。
?《學習的背叛》
這種現(xiàn)象最根本的原因,是處于社會頂層的財閥集團掌握了絕大多數(shù)資源。他們壟斷了經濟,同樣也壟斷了中高端的工作機會。
年輕人理想中高薪、高福利、穩(wěn)定的工作,只有三星這樣的巨頭公司能夠提供;其他的中小型企業(yè),不僅薪資少,還隨時有失業(yè)的風險。
很多時候,貧富差距就是公司的差距。
而韓國年輕人,只能在這條擁擠的賽道上,不停奔跑。
互聯(lián)網(wǎng)上時常可以看到有人感嘆:韓國人真的太卷了。
無論男女,幾乎所有人都要化了妝才能出門。
女生寧可早起三小時洗頭化妝,整容更是十分常見;男性的化妝品消費位列全球第一。
走在韓國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不修邊幅的年輕人。
?微博
在戀愛綜藝里,所有嘉賓都會早晨7點起來主動健身的,或許也只有韓國人。
?《單身即地獄》
韓國人還不愛睡覺。很多留學生都發(fā)現(xiàn),不管什么時候給韓國教授或是同學發(fā)消息,哪怕凌晨3點,都會秒回。
第二天,他們還能精神抖擻地拿著冰美式和你見面。
?微博
甚至到了退休年紀,韓國人還在「卷」。
韓國媒體2021年的報道稱,50%的六旬老人還在繼續(xù)工作,甚至70歲以上的老人中,也有30%在打工。
可以說,一個普通韓國人的一生,就是內卷的一生。從外貌到身材,從學習到工作,沒有一樣可以逃過。
背后,是長期精神壓力下扭曲的心態(tài):
習慣了「內卷」的韓國人,將「與別人競爭」內化為一種對自我的高要求:隨時隨地,都要展現(xiàn)出最好的樣子。
但長期緊繃著的弦,都是很容易斷的。
韓國民眾的自殺率是經合組織國家中的第一,全球第三。
韓國是全球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總和生育率跌破1的國家,這個數(shù)據(jù)還在不斷下降。
2021年,韓國生育率跌至0.81,蟬聯(lián)全球倒一。
這或許是韓國年輕人對于無休止「內卷」的回答。
?《學習的背叛》
新上臺的總統(tǒng)尹錫悅稱,自己將會致力于推動社會公平。
類似的高調韓國社會已經聽過太多。如果不能改變根本上體制的弊病,仍由財閥寡頭們掌握社會資源,在可預見的未來,韓國年輕人還將重復著這樣的生活:
很卷,很努力,但是很不快樂。
參考資料:
《正解局|賣房子也要上補習班:內卷的韓國教育,有多可怕?》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作者:Estel
校對:秋秋
監(jiān)制:眠去
出品:麥子熟了工作室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