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以光速的十分之一旅行,你將需要大約330年才能到達銀河系中這個類似太陽系的地方。但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有幾個原因。
但是,通過使用特殊的地球設備,如望遠鏡和空間光譜儀–甚至可能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們可以將這個“鄰居”的樣子描繪得相當清楚。
考慮到這一點,研究人員周三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介紹了關于這個多行星系統(tǒng)的全面細節(jié),以便天文學界能夠將這些新的系外行星列入重要的系外行星研究名單。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新聞稿中,研究人員已經對他們的發(fā)現(xiàn)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是,該系統(tǒng)的主星被稱為HD 260655,相對較小,較冷,被歸類為M型紅矮星。M型紅矮星的質量明顯低于我們的太陽,是一顆G型主序星,但在整個宇宙中的數(shù)量卻是它的10倍。
內行星每2.8個地球日圍繞其恒星運行,其大小約為地球的1.2倍,質量為地球的兩倍。而另一顆行星每5.7個地球日繞行一次,大小是地球的1.5倍,質量是地球的3倍。它們都被認為是 “巖石”行星。
該研究的主要科學家之一、麻省理工學院Kavli天體物理學和空間研究所的Michelle Kunimoto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個系統(tǒng)中的兩顆行星都被認為是大氣研究的最佳目標之一,因為它們的恒星很亮?!?/p>
這包括旨在回答以下問題的研究:“這些行星周圍是否有富含揮發(fā)性的大氣?是否有水或碳基物種的跡象?” — 換句話說,像地球的臭氧層那樣的保護層,以及像……人類那樣的生物體。Kunimoto說:“這些行星是這些探索的奇妙試驗臺?!?/p>
研究小組強調,新公布的這些感興趣的巖石世界可能不適合居住–它們真的(非常)靠近它們的主星,所以它們可能太熱而無法容納水。根據這項研究,內部行星的溫度估計為818華氏度,而另一個行星的溫度為548華氏度。Kunimoto說:“我們認為這個范圍在宜居區(qū)之外。”
盡管如此,這些世界可能被證明對尋找可居住的系外行星的整體追求是非常寶貴的。簡而言之,它們可以告知科學家們如何進行未來的研究,這些研究可能會遇到處于宜居區(qū)的行星。
如何找到一顆系外行星
美國宇航局的TESS自2018年發(fā)射以來,一直在穩(wěn)步發(fā)現(xiàn)宇宙中的系外行星,已經列出了數(shù)量驚人的此類地外世界。它的工作原理是檢測宇宙周圍恒星發(fā)光的周期性下降,因為這種光線的變化可能預示著一顆行星正在這些恒星前面經過。
因此,在2021年10月, Kunimoto在監(jiān)測衛(wèi)星傳入的數(shù)據時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一個點。它們來自恒星HD260655。在進行了許多其他測試之后,其中一項是著名的引力擺動測試,即觀察光點是否伴隨著對恒星本身的某種引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有兩顆行星圍繞著眼前的恒星運行。
發(fā)現(xiàn)小組的成員、麻省理工學院的Avi Shporer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知道我們發(fā)現(xiàn)了非常令人興奮的東西。”
“但該系統(tǒng)中可能還有更多的行星,”Shporer補充說?!坝性S多多行星系統(tǒng)擁有五或六顆行星,特別是在像這樣的小星周圍。希望我們能找到更多?!?而且,如果該團隊確實發(fā)現(xiàn)了更多,“也許有一顆可能在宜居區(qū)?!?/p>
Shporer表示:“那是樂觀的想法?!?/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