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俱樂部怎么賺錢(中超足球俱樂部怎么賺錢)
重慶兩江競技在近日正式宣布解散,俱樂部的欠薪案子在中國足壇乃至社會面上都鬧得沸沸揚揚,球員們要生活這是現(xiàn)實,但動輒就是幾個億的欠款,確實也讓投資方望而卻步,更是讓社會各界很難去理解這些球員的困難。

在金元足球時代,以恒大、上港、蘇寧、華夏幸福為代表的大投資球隊帶動了整個中超的消費水平,以至于像重慶、河南、泰達這樣的小成本球隊也被迫跟上籌碼。一支球隊奪冠要20億,保級也要六七億,工資支票隨便開,各種獎金滿天飛。距今也不過是三五年的光景。
那么在經過了中國足協(xié)連續(xù)多年的政策引導和大環(huán)境影響下,現(xiàn)在一支中超球隊的一線隊,一年下來大概要花多少錢呢?我們咨詢了一些業(yè)內人士,從他們口中,大概描繪出了一幅畫像。
一家中超俱樂部,主要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一線隊、梯隊和俱樂部辦公室。最大的開支就來自于球隊的一線隊。
目前的中超一線隊,在編人員包括教練組(含工作人員)15-20人、球員30-35人,此外還會有部分外租人員。以最新公布的中超大名單為例,升班馬浙江隊報名的教練組18人,球員35人。而過去兩年,在中超、中甲賽區(qū),為了防疫要求,中國足協(xié)、賽區(qū)給每個俱樂部一般批準的藍區(qū)人數(shù)就是50人左右。那么我們就以50人作為平均數(shù)來做介紹。
球隊一線隊最大的一筆支出是工資和獎金。根據中國足協(xié)在前兩年出臺的《關于發(fā)布2021-2023賽季中超聯(lián)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的通知》,中超聯(lián)賽球隊的一線隊的年投入不得超過6億元,但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俱樂部是不可能達到這個預算的。

同樣《通知》里面還規(guī)定,一線隊球員頂薪不得超過稅前500萬元,所有國內球員的平均薪酬不得超過稅前300萬元。外籍球員單人不得超過稅前300萬歐,總薪酬不得超過稅前1000萬歐。
而據筆者了解到,像今年中超號稱穩(wěn)定的四家升班馬,也沒有給這些球員動輒300萬或者500萬,隊內的功勛老將一年下來也就在150-200萬的范圍,而提拔的小將一個月不會超過5萬元,甚至有的也就是一兩萬元。但5名外援的配置,還是基本把1000萬歐元的預算用滿。
根據《通知》和現(xiàn)實情況測算,一支球隊30名國內球員平均薪酬在150萬,這樣一來就是4500萬元,外援按照1000萬歐元計算,是6500萬元左右,那么一線隊的光是球員工資支出就要達到1.1億元。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教練組,在中國足壇,外教的價格是要遠遠高于本土教練的,此前媒體也報道過,像國足主帥李鐵也只拿幾百萬元,中超一線的土帥,大家喊得上名號的,就是300-500萬元的行情。
但外教基本還是要花費上千萬的人民幣,他們有的會以教練組形式進行簽約,一般的配置是1個主教練、1個助理教練、1個門將教練、1個體能教練、1個技術分析和1個隊醫(yī)。而且外教的到來意味著翻譯人員的支出要增多。

浙江隊全家??梢钥闯鋈藛T編制端倪
我們還是以升班馬浙江隊、成都蓉城隊為例,浙江隊的外籍教練組基本就是上文的配置:主教練喬迪、助理教練哈維、門將教練薩爾瓦、體能教練阿道夫、丹尼爾。
而成都蓉城則是:主教練徐正源、助理教練金大儀、門將教練漢斯、體能教練亞瑟、隊醫(yī)尹清久、技術分析田宅秀。而為了滿足這些教練員(以及外援)的需求,球隊要配置3-4名翻譯。
再加上領隊、國內助教、隊務、康復師和新聞官等人員,一線隊這些教練、工作人員一年下來的工資大約在1500-2000萬元。
此外,教練、球員除了基本的工資外,還會有一些獎金,比如贏球獎、出場獎、績效獎等等。在金元時代過去后,就算中國足協(xié)規(guī)定贏球獎最多不超過300萬元,但現(xiàn)在的聯(lián)賽,已經看不到天價贏球獎,大部分球隊只會在爭冠、保級等個別關鍵場次安排獎金。
總的算下來,目前一個球隊一年下來支出的績效和獎金也不會超過4000萬。

遼足當年欠稅就有3.7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工資主要是稅前收入,也就是說俱樂部會把稅款成本含在里面。而在前幾年的合同里,許多球員簽的都是稅后合同,同樣是300萬的工資,稅前和稅后,對于俱樂部而言,要負擔的成本大不相同,因為中超級別的球員許多都是頂格的45%個稅。
所以我們看到,像前幾年的遼足,如今的重慶兩江競技,都拖欠了大量的稅款,達到了億元級別。如今中國足協(xié)通過只能簽稅前合同,以及500萬頂薪數(shù)字等限制,實際上也就是在以政策的方式為俱樂部減少稅款的負擔。
一線隊工資、獎金是俱樂部一年支出的最大頭,而有了人就要吃飯住宿,吃、住、訓這一體的花銷,也是一線隊少不了的固定支出。
目前,國內的球隊大多是與基地運營方達成長期協(xié)議,也有很多球隊是沒有自己的基地,只能租用社會運營的基地,比如云南著名的海埂基地、紅塔基地,廣東的佛山威斯汀基地、??诘挠^瀾湖基地、成都的謝菲聯(lián)基地等。
據一位在職業(yè)隊工作過的業(yè)內人透露,像云南、海口這樣的基地氣候優(yōu)越、硬件條件好,又是冬訓高峰期的搶手地方,價格相對要貴一些,吃住訓要400-500每天每人。而其他一些基地的價格主要在300元這個段位。

比如,中乙延邊龍鼎在今年2月發(fā)布的試訓通知顯示,球員來富力足校基地試訓需要繳納280元每天的費用,這其實就是他們自己承擔自己的吃住訓費用。
當然,隨著各隊都開始縮減投資,許多球隊也把訓練地點都放在了檔次更低的地方,吃住訓一天也就200來塊錢。
廣西平果哈嘹今年發(fā)布的U21球員試訓通知里,每人每天的費用就是200元。另外,國內大部分俱樂部的通行做法是如果球員最終通過了試訓,那就全額報銷他試訓期間的交通、食宿、訓練等費用。
公開媒體報道顯示,北體大去年在冬訓期間,先是在云南訓練,后在成都訓練,小半年下來,拖欠了90萬元左右,再加上2020年拖欠的,就有200萬元。
介紹以上信息是想告訴大家,俱樂部一年冬訓、間歇期訓練和日常生活,大約有5個月的時間是在基地訓練,大致為150天。
加上場地的維護、基地的修繕、球隊日常生活需要的藥品營養(yǎng)品(蛋白粉、醫(yī)療器材、繃帶等等)、裝備損耗等等七七八八的費用。一個常年保持著40人編制的球隊,一年的費用保守估計也要超過500萬元,如果是主客場賽制的話,意味著球隊在基地生活的時間更長,這筆費用其實還要增加。

場地和安保費是非常大的開支
那么因此就會引出一個話題,那就是比賽費用。在主客場賽制下,一個中超球隊要產生的費用是多少?
我們還是按照正常足球秩序下的15個主場和15個客場來計算。凡是主場比賽,要涉及到場地費,安保費因為中超球隊都沒有屬于自己產權的場地,只有租用當?shù)噩F(xiàn)成的體育場。一個省會城市的大型體育場,一場比賽的租金要超過50萬,再加上20萬元左右的安保費用,那么一場比賽在這一方面就要支出70萬元,一年就是1050萬元。
此外,中國足協(xié)官員、裁判員還要有一筆接待費用,他們會和客隊一樣住在酒店,吃飯也要解決。主隊同樣也會在比賽前一天從基地來到賽地,住一晚上酒店。
我們采訪到了一位前職業(yè)隊的教練,他透露,一般球隊如果周六踢比賽,那就是周四出發(fā),周日回歸,也就是要在客場比賽地住三個晚上,前幾年中超比較有錢的時候,住的酒店都是萬達、希爾頓、喜來登、華美達這樣的中高級連鎖品牌酒店。
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所以球隊出行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飛機,個別時候是高鐵。
這樣一來,在主客場賽制下的球隊一年的比賽費用開銷要達到1500-2000萬(甚至有報道稱,北上廣球隊的開銷會超過2000萬、3000萬)。所以曾經有報道稱,多個中小型俱樂部都要求比賽踢賽會制,可以減少開支。那么賽會制的比賽能便宜多少?
因為比賽變成封閉的賽會制,球隊相當于只是換了個基地進行吃住訓,比賽場地的場租也算在了這個整體費用里。但有關人士介紹,賽會制的比賽實際上確實給球隊省了一些錢。
像在中甲賽區(qū)基本是500-700每人/天,而中超的條件要好一些,《足球報》在2020年曾發(fā)文表示,大連賽區(qū)的酒店房間費達到了2000元一天(兩人標間)。以2021賽季來說,中超4月20日-5月17日,7月15日-8月15日,12月12日-1月4日,差不多生活了3個月,球隊只需要大約500萬元就能夠完成一年的比賽任務(不包括營養(yǎng)品、冰塊、裝備、醫(yī)療器械、核酸檢測等)。

通過以上統(tǒng)計,我們已經可以得出現(xiàn)在正常情況下,一支中超一線隊一年的支出總額,大約是1.7億元。
還有一點需要提到的是,以前,中國足協(xié)要求俱樂部自建梯隊,一個俱樂部除了一線隊外,還有預備隊、U13-U19的梯隊,這些梯隊球員雖然工資不高,但吃住訓和外出比賽同樣要花一筆費用。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前幾年,一些U19或者預備隊球員的月薪也在2萬元以上(中國足協(xié)目前要求U21球員不得超過30萬)。而現(xiàn)在,由于經濟負擔太重,加上也沒有比賽了,絕大多數(shù)球隊都已經裁撤了預備隊,梯隊也只留下了U21和U19級別,人員編制也不如以前那么龐大??傮w上一年下來,1500萬左右也能夠覆蓋。
還有一點,這幾年中國足球的環(huán)境,讓國內聯(lián)賽的轉會基本都是自由身簽約,只有個別人需要花費個幾十萬到幾百萬的轉會費,這也為俱樂部的運營減少了許多負擔,哪怕球員要吃一筆簽字費,對于上述的俱樂部開銷來說,也不算是大數(shù)字了。
最后,就是俱樂部自身的辦公費用。目前,許多中超俱樂部都是有獨立的辦公地點,沒有和球隊在一起,有的是依靠母公司提供一個辦公室,有的則是在外面租用寫字樓。
一家俱樂部的編制也大同小異,有2-3位管理層(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4-5位部門中層(大致分為競訓、宣傳、商務、行政、財務、技術、經營等),以及10-15名工作人員,總體人數(shù)是在25-30人左右。基層的工作人員工資不算太高,像北上廣深幾家俱樂部,員工的工資一般不會超過2.5萬元,大部分都是1萬多。

大連外援豐特曾手寫歐洲俱樂部架構
據一位曾經在某北方俱樂部工作的人士介紹,他當時的工資是18000元,而且不能參與球隊的獎金分配,是獨立的績效體系。需要注意的是,俱樂部工作人員的合同與球隊有所區(qū)別,許多俱樂部以前是不給球員買社保的,而現(xiàn)在慢慢地規(guī)范化了,但俱樂部工作人員的社保基本上還是有保障的。
此外,一般會有一些業(yè)務進行外包,比如隊刊、新媒體、海報、周邊、票務等,也會拿出部分預算在每年進行公益、球迷活動,在主客場賽制的時候,俱樂部還會為球迷提供客場的補貼。
人工成本和辦公費用,林林總總,最后算下來,俱樂部的辦公費用也是要接近千萬元的。
以上只是我們通過業(yè)內人士對職業(yè)俱樂部運營的一個大致了解,大家可以結合上文的數(shù)字做個總計,雖然并不代表每支俱樂部都是這樣的情況,但像重慶兩江競技這次曝光的7.5億欠薪里,有2億多是在2021年5月之后產生的,正好到現(xiàn)在一年,這其實與我們上文介紹的情況大差不差了。
而廣州隊、河北隊今年大幅縮減開支,浙江隊提出要用中甲預算打中超,還有不少俱樂部在隊刊、媒體等運營上也做了刪減,這些在一定程度都會降低整體的成本。
無論如何,希望我們的社會土壤需要早日培育出更好的體育氛圍,俱樂部早日找到良性運營之道,別亂花錢,多想辦法掙錢,而不是指望著政府拿著幾千萬上億的國民稅收來給少部分人填坑,只有真正良性了,我們的俱樂部才不會出現(xiàn)年年都有倒閉的情況。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jsdgw.cn/6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