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是哪位圣人儒家代表人物(至圣是哪位圣人提出的)
中國出了一位圣人──孔子,稱為“至圣先師”;又出了孟子,叫“亞圣”。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賢圣篇

亞圣──孟子
戰(zhàn)國鄒人
◎宣化上人講述于
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鄒人。子思之弟子,以繼孔子之道為志,提倡王道,貶斥霸道。主張“民為貴,君為輕”之民主政治,故不受諸侯之歡迎。極力提倡性善之說,故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庇衷疲骸叭巳私钥梢詾?span id="7cv38ze8gk"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7423302">堯舜?!睂嵭腥柿x之道,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仁愛之思想。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正義之表現(xiàn)。當(dāng)時天下言,不歸墨則歸楊,為維持儒家之正統(tǒng),故斥曰:“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鼻莴F不懂仁義之道。晚年設(shè)教立說,有孟子七篇。享年八十有四,世人尊為“亞圣”。
贊曰
善養(yǎng)浩然 書寶七篇 胸襟如?!≈練獗忍?/p>
追隨孔圣 不讓先賢 亙古無有 德滿大千
又說偈曰
予豈好辯非得已 楊墨不息孔不彰
邪說橫行滿天下 禽獸作怪充四方
仁義禮智挽狂瀾 孝悌忠信解倒懸
明并日月照今古 破除黑暗保安康
白話解
中國出了一位圣人──孔子,稱為“至圣先師”;又出了孟子,叫“亞圣”。這兩位圣人,對中國的功勞比誰都大,甚至比歷代皇帝的功勞都大。他們令人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不犯份越禮,不作奸犯科,無形中移風(fēng)易俗,令百姓各安其業(yè),這對于治國安邦、扶世濟民的功勞是特別大的。當(dāng)然中國也有一些不守規(guī)矩的人,那又另當(dāng)別論。
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是戰(zhàn)國時代鄒國人。他的出生和一般兒童是一樣的,但是為什么他能成為圣人呢?因為他有一個好母親。他的母親是個寡婦,帶著這么一個兒子,以織布換取一點錢來維持生活,很困苦艱難。最初他們在好幾個地方住過,孟母都覺得不對:在屠夫鋪旁邊住,孟子就學(xué)屠夫做殺豬、宰羊、賣肉這一類的玩耍,所以孟母就搬到墳塋旁邊住。孟子看見人家把死人埋到地里,又學(xué)著做埋墳這種玩法。孟母看他這樣,見到什么就學(xué)什么,這不是好辦法,于是又搬家,搬到學(xué)校旁邊住。
孟子看見學(xué)生讀書,上學(xué)下學(xué),揖讓進退、禮儀周到,他也都學(xué)會了,于是孟母就叫他去讀書。一讀書,時間久了,覺得并不是很好玩,所以就想輟學(xué),想要逃學(xué),要求媽媽讓他不用讀書了,他媽媽什么也沒有答覆,就把織布機上的線都割斷,他問母親:“織得好好的布,為什么要把它割斷呢?”“布織成了,才能換錢,中途割斷就沒有用了。讀書就像織布一樣,如果你現(xiàn)在不讀書,就像織布機的線都斷了,這匹布也織不成了,將來你也就沒有什么出息?!泵献右幌耄X得還是繼續(xù)讀書才對,于是開始苦學(xué),以后得到子思的栽培,所以成為圣人。
孟子的志愿是繼承孔子的學(xué)說,所以他到處提倡儒教的道理??鬃又v仁義、忠恕,孟子存心繼志述事──繼續(xù)孔子的志愿,而續(xù)述一切的事,所以他提倡以王道治國,不用霸權(quán),他看不起霸權(quán)主義,所以到處仆仆風(fēng)塵想要發(fā)展他的抱負??墒钱?dāng)時的諸侯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沒有這種廣大的心量,不認識治國的棟梁之材,所以他就懷才不遇。這可說是孟子的命運,所以道就沒有推行。
孟子主張性善,提倡惻隱之心,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辭讓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彼趺醋C明惻隱之心就是仁的表現(xiàn)呢?他說:“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比巳丝匆娦『⒆涌煲舻骄锪耍紩鲡鹛钀烹[之心,由此可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他又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彼@樣提倡仁義禮智。
孟子又說,人要做大丈夫,什么叫大丈夫?大丈夫的行為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痹诟毁F的時候不淫亂,仍然守規(guī)矩;貧賤的時候不改變操守,不轉(zhuǎn)移自己的目的和志愿;移就是沒有氣節(jié),去投機、拍馬、鉆奸取巧,或者走私販毒,不擇手段博取金錢;大丈夫不會這樣,在貧賤的時候還是守分安命,順時聽天,就像孔子所說的:“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庇终f:“富貴于我如浮云?!备毁F對我來說,就像浮云一樣,我根本不拿它當(dāng)一回事。孟子所說的“貧賤不能移”,也就是效法孔子的“富貴于我如浮云”這種理論,所以他能“威武不能屈”,就是無論什么強權(quán)逼迫、威逼利誘,也不屈服;大丈夫是主持公理的,不屈服于強權(quán)之下。
他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蔽倚㈨樧约旱母改?,也推而廣之,孝順世界上其他人的父母;我慈愛自己的子女,也把這種仁慈的心,推廣到其他人的子女身上。所以孟子盡心竭力,教誨其他人的子弟如何做好人,這就是一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
孟子當(dāng)時又辟楊墨。楊就是楊子,名叫楊朱;墨就是墨子,名為墨翟。楊子是很保守的,墨子是很開明的;可是保守的過于保守了,開明的又過于開明了。楊子是“個人主義”者,處處為自己,保護自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所以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敝粸樽约褐?,上無領(lǐng)導(dǎo),下無群眾。而墨子講“兼愛”,他說是很平等的,對誰都愛,就好像耶穌教所講的博愛;兼愛和博愛意思差不多,兼就是兼全,博就是廣博,只不過圣經(jīng)翻譯成博愛。因為兼愛,所以“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要是對天下有利益,即使用刀從頭割到腳底,一分為二,他也去做,這是墨子的學(xué)說。
因為當(dāng)時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墨的學(xué)說,一個“為我”,一個“兼愛”;“為我”的,只有自己,不管別人;“兼愛”的,沒有自己,不管自己。所以孟子批評他們:“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子心目中沒有君上,君主有沒有危險,他不管,只是保護自己,這就是無君;墨子兼愛,他愛自己,也愛別人,對大家都是這么愛愛愛的,這心目中就沒有父親了;因為對待父親和對待旁人是一樣的,沒有分別,這是無父。所以孟子說:“無父無君,是禽獸也。”也沒有父親、也沒有君主,這就像禽獸一樣,不同于中國的傳統(tǒng)了。有人說美國是楊子的學(xué)說,其實美國有楊子的學(xué)說,也有墨子的學(xué)說,兼而有之。
傳說墨子是很巧妙的一個人,很聰明的,當(dāng)時他就會造飛機,可是那個時候不叫“飛機”,叫“飛燕”。中國人看這東西一飛飛到天上,要是回不來了怎么辦?膽子都很小,所以不敢繼續(xù)發(fā)展,就把它忽略了;沒有人繼承,工業(yè)就不發(fā)達。那時要是繼續(xù)發(fā)展,怎么會等到西方人去發(fā)明飛機呢?還有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當(dāng)時就會造“木牛流馬”──木頭的牛和木頭的馬,可以搬運東西,又不用吃草料,你看這個妙不妙!現(xiàn)在運貨的車還要燒汽油,那時不用汽油,只要用木頭把機器造好就可以,什么燃料也不用花費。
孟子老年的時候,就回到鄉(xiāng)間設(shè)教,又著書立說,所以寫出孟子七篇(注一)。第一篇梁惠王章句: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孟子告訴梁惠王要講仁義,最后梁惠王也跟隨著他說:“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雖然梁惠王這么說,可是卻不這么干。
孟子一生仆仆風(fēng)塵,提倡仁義道德,來教化中國人民。他活到八十四歲,中國人稱他為“亞圣”?!皝喪ァ本褪抢^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圣人,可以媲美“至圣先師”孔子。
贊曰
善養(yǎng)浩然,書寶七篇:孟子說:“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笔裁唇泻迫恢畾饽??他說:“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這就是浩然正氣。他又提倡仁義禮智,說:“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薄皶鴮毱咂?,這是說他有寶貝──他的著作七篇。
胸襟如海,志氣比天:他的胸襟像大海一樣寬廣,志氣和天一樣高。
追隨孔圣,不讓先賢:他學(xué)習(xí)孔子,向古圣先賢看齊,要和他們一樣。(注二)
亙古無有,德滿大千:亙古也沒有這樣偉大的人,他的道德學(xué)問充滿大千世界。
又說偈曰
予豈好辯非得已:人人都說孟子好辯,他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孟子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诐行、放淫辭,推行圣人的學(xué)說,所以他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楊墨不息孔不彰:若不把楊墨所講的學(xué)說平息了,孔子之道也不能彰明昭顯了。
邪說橫行滿天下:當(dāng)時的邪說不單楊墨之道,還有很多其它旁門外道,各立學(xué)說,各說各的是,各說各的非。
禽獸作怪充四方:那時候,四處都好像是禽獸在作怪。類似現(xiàn)在Rochinici這一類的人,當(dāng)時也是有的,不過沒有這么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他們所講的道理和禽獸差不多,人們不認識,所以就盲目跟從。現(xiàn)在又有盧某、林某,也是禽獸之類的,所以誰要是愿意做禽獸,就去跟他們學(xué)。
仁義禮智挽狂瀾:他用仁義禮智這種學(xué)說,來糾正顛狂的世人。
孝悌忠信解倒懸:他用孝悌忠信這種德行,來解救世人的倒懸之苦。
明并日月照今古:他的智慧好像日月那么光明,照今照古。
破除黑暗保安康:他破除世界黑暗,保全所有人類的平安和康寧。
注一:請參見本書
(一)二三○頁.歡喜言利的君王
(二)二三八頁.與民皆樂的君王
(三)二五二頁.盡心的君王?
注二: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以天下為己任,想要救天下于倒懸,志與先賢看齊,當(dāng)仁不讓。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jsdgw.cn/2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