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電商平臺有哪些_(東南亞電商平臺有哪些優(yōu)勢)
1、字節(jié)跳動入局,電商巨頭“三國殺”
受疫情的催化,東南亞地區(qū)人民的生活、工作和消費方式發(fā)生極大轉變,數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東南亞各個角落。由于互聯(lián)網滲透率和電商滲透率的高速增長,如今東南亞電商發(fā)展正處于高爆發(fā)時期。
相比形態(tài)成熟、競爭激烈的歐美市場,目前東南亞地區(qū)的電商交易覆蓋率仍低于大部分市場,這片新興藍海市場則成為國內眾多電商平臺拓荒掘金的絕佳之地,因此電商巨頭們都派出了精兵良將,開赴東南亞“前線”。
從大環(huán)境看,目前的電商平臺主要有兩類:以Shopee、Lazada、Tokopedia為代表的傳統(tǒng)電商平臺,及以TikTok為代表的新型社交電商平臺。
早在2015年,阿里、騰訊兩大巨頭就已經在東南亞排兵布陣。騰訊投資的Shopee和阿里巴巴控股的Lazada是東南亞地區(qū)最主要的兩大跨境電商平臺,以及姍姍來遲的字節(jié)跳動于2022年開啟Tik Tok Shop,表現也非常搶眼。

圖片來源:網絡
傳統(tǒng)電商平臺—Shopee
Shopee于2015年在新加坡成立,是App總下載量、平均月活躍用戶數最多的電商平臺,擁有上千萬活躍賣家,社交媒體粉絲超3000萬,每月訪問量約2億次,也是東南亞發(fā)展最快的電商平臺之一。Shopee的商品種類包括電子消費品、家居、美容保健、母嬰、服飾及健身器材,主打低價走量的路線,賣家薄利多銷,因此被稱為東南亞的“拼多多”,而Shopee的母公司正是由騰訊控股的Sea。
Shopee以 C2C 模式起家,早期通過免傭降檻的策略吸引 C 店賣家入駐,2016 年上線 Shopee 網頁端并推出首個 Shopee 9.9 超級購物節(jié),開啟自建物流體系,2017 年推出品牌商城 Shopee Mall,開始拓展 B2C 模式。 Shopee 呈現出“本土化”和“社交化”兩大特點,在社交媒體運營、 游戲、內容、網紅營銷上吸引眼球,尋求變現,特別是利用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等海外社交媒體的流量進行曝光、變現,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關鍵詞:騰訊控股、本土化運營、主打高性價比、3000萬社群、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

圖片來源:Shopee官網

圖片來源:Shopee官網
傳統(tǒng)電商平臺—Lazada
Lazada于2012年成立,2016年阿里巴巴投資控股了Lazada,上線了淘寶精選項目,目前該平臺已納入阿里系下,也是東南亞地區(qū)訪問量第二大的電商平臺,每月訪問量為1.617億。
Lazada注重品牌策略打造優(yōu)質口碑,品牌店鋪占比非常高,LazMall已擁有超過 32000個本地和國際品牌,且擁有東南亞地區(qū)高質量的消費者群體。支付方面,在東南亞有最大的“貨到付款”服務網絡,滿足部分欠發(fā)達地區(qū)、不習慣使用銀行卡的消費者的需求。營銷方面,推出 Shoppertainment購娛功能,包括直播模式以及與用戶互動的LazGame頻道,提升獲客能力;同時將娛樂業(yè)態(tài)注入零售,以游戲增加趣味和互動,幫助Lazada向生態(tài)、社區(qū)、內容拓展。
關鍵詞:背靠阿里、主打口碑式品牌、注重品牌策略、8000萬活躍用戶

圖片來源:Lazada官網

圖片來源:Lazada官網
新型社交電商平臺 – TikTok
TikTok Shop的電商業(yè)務,自2021年從印尼、英國開始,作為重點業(yè)務發(fā)展。區(qū)別于其他跨境電商平臺,TikTok Shop通過短視頻內容、直播種草、社群互動等塑造了娛樂化和沉浸式的內容場景,真實有趣的好物推薦重新定義了移動時代的內容消費方式,全方位地圍繞消費者需求進行信息傳遞,提供更加豐富的購物體驗。TikTok電商在東南亞的第一步也是低價引流,通過銷售平價的3C、日用品吸引消費者,同時對消費者提供了免運費補貼,給主播傾斜流量。產品、物流、支付都由Shopify Square、 Ecwid等第三方合作伙伴負責。
TikTok Shop在東南亞如此受歡迎,離不開TikTok的火爆,TikTok在全球下載量已超30億,是目前全球實時用戶量最多的短視頻社交平臺。所以憑借龐大的用戶基數,很多用戶在看完TikTok視頻后就完成了TikTokShop下單流程,而TikTok Shop賣家則可直接利用通過短視頻或直播進行銷售, 整個觸達消費者的鏈路更短、流量成本更低、轉化率更高。
關鍵詞:短視頻+直播+貨架、吸睛+沉浸式、社交電商黑馬

圖片來源:Tik Tok官網
平臺策略優(yōu)勢對比:

傳統(tǒng)電商平臺&新型電商平臺對比(部分)
2、平臺優(yōu)惠政策對比
東南亞電商行業(yè)內的超強競爭形成制約,讓獨占鰲頭成為不可能,一些行業(yè)外部的阻力讓電商巨頭在東南亞的擴張困難重重。

數據來源:IPRICE
首先,從傳統(tǒng)電商平臺Shopee、Lazada來看,兩家公司分別背靠騰訊、阿里,作為擁有中國背景的跨境電商平臺,在優(yōu)惠及支持政策方面對中國賣家都比較友好,也比較相通。
傳統(tǒng)電商平臺——Shopee、Lazada
今年Shopee的入駐優(yōu)惠政策就有,免入駐費、年費、服務費等激勵政策;部分免傭,新賣家前3月傭金以廣告形式返傭;專業(yè)培訓,包括定制化成長方案,定期線上線下培訓,運營技巧分享等等。
今年Lazada的入駐優(yōu)惠政策有,部分免傭,新商家90天傭金全免;物流支持,增設攬收點等系統(tǒng)性扶持機制;平臺補貼,傭金及物流費用減免;專業(yè)培訓,專屬孵化團隊運營指導與培訓,流量加權及專屬小二協(xié)助運營店鋪等等。

數據來源:Datareportal 2022
新型社交電商平臺——TikTok
新興社交電商平臺TikTok今年也開通了跨境業(yè)務,在優(yōu)惠及支持政策方面很多對中國賣家有很多很好的激勵政策,比如物流支持,對華東、華南的18個地區(qū)提供無門檻上門攬收服務,這對新手賣家十分友好;平臺補貼,有訂單包郵,訂單包郵減免手續(xù)費,及直播流量投放的梯度服務費減免等等。

數據來源:Datareportal 2022
東南亞市場的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復雜的電商生態(tài)環(huán)境給這個市場帶來許多隱形的難題。建立自己的電商生態(tài),并非易事,電商市場競爭比拼的是綜合能力,也是本土化運營、供應鏈和營銷策略的多重考驗,同時也是品牌形象、資金流和人才爭奪的多維斗爭,中國巨頭齊聚東南亞,也在“刀光劍影”中開始譜寫電商新序曲。只有抓住跨境電商的風口,充分了解市場的機遇與難題,做好充足準備才能夠順利地進入電商市場。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jsdgw.cn/56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