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強制查看器_是真的假的,朋友圈強制查看器_是真的假的怎么辦?
沒錯,看到標題為什么會被吸引住,正因為它正悄然成為社會現(xiàn)象:要么不愛發(fā)朋友圈,要么發(fā)的朋友圈指定可看人群,或是指定不可看人群。
年少不知事,自身“資本”炫耀全世界。小時候可沒有八百個心眼子,最重要的是熱愛。
曾幾何時火星文和非主流文案一度風靡QQ簽名/空間,當年看起來可是極度個性有趣,如今看來成了一個茶余飯后的“笑話”。當年的TA會介意嗎?不會,反而是彰顯自身“資本”的談資,熱愛大過天,甚至想要宣告全世界。
如今呢?這些人步入中年,早已在各大平臺銷聲匿跡,更別說朋友圈了。
微信剛出來時還算是個私人平臺,關注的都是閨蜜朋友,朋友圈撒潑展露個性也極其正常。酒意正濃時來一張大排檔的照片,配上一句“我有酒你有故事嗎”,酒友便紛涌而至,隊列評論區(qū)喊話等著。
當工作入侵生活,私人平臺不再私人,朋友圈公諸于世,成年人正極力維護人前人后的形象。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早已學會了把苦水都噎到肚子里,而不是把痛苦都放在嘴邊等著別人無效安慰。于是朋友圈的功能除了微商,就是部分人記錄生活。
為了解決這個痛點,朋友圈可看人群(不可看人群)這個功能十分微妙地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礙于人群面前形象不敢發(fā)朋友圈的痛點。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聽上去并不舒服,但是人們更愿意把想說的話告知的特定人群。
“老板不可見”為你解決了既想對外吐槽公司,又不想被公司見到的難點;
“家人不可見”為你解決了深夜在外買醉 ,又不想給家人看到自己生活的不堪;
“閨蜜可見”為你解決了閨蜜間互通小八卦,又不給外人看到的資源共享;
“喜歡的人可見”為你解決了幾百字小作文僅TA可見,又不讓外人知道深情如舔狗,保持高冷形象。
……
瞞不下去了,你發(fā)要么不發(fā)朋友圈,要么已設置權限,設置特定人群可看。
也許大部分的人都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只是無處可訴。相比于小時候天大地大自己感受最大,長大似乎成了一根針,扎心地縫合人的嘴巴。當年彰顯自我的自信早已消失殆盡,把自己藏在指定人群可看的角落里,學會說“合適”的話、“該說”的話。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jsdgw.cn/14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