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等于多少文錢(一貫等于多少文銅錢)
水滸108將中,沒誰比天暗星楊志更倒霉的了!楊志本是將門之后,五侯令公之孫,歷史上著名的楊家將的后人,且他少年就高中武舉人,官至殿帥府制使,可謂人生得意。然而,這一切都是表象,性格決定命運,楊志并沒有春風得意下去,而是很快就厄運連連,先是丟失了負責押運的花石綱,后又弄丟了梁中書的生辰綱?;ㄊV是皇上修建御花園的建材,生辰綱是梁中書送給老丈人——當朝宰相蔡京的壽辰賀禮,這兩樣東西,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東西,而楊志兩次失手,這不能不說是他的個人問題了。

楊志打造兩只玉瓶,送給高俅
書中雖沒講花石綱的價值,但皇上所需的東西,而且是從太湖中開采出來的奇石,自然是價值不菲。而梁中書給老丈人祝壽,禮物價值10萬貫,可謂是巨款。北宋一貫是1000文錢,相當于一兩白銀,10萬貫就是10萬兩紋銀,相當于現(xiàn)今的1億元人民幣。想想也是,梁中書位高權(quán)重,他丈人蔡京乃當朝宰相,家財萬貫,送少了他也不入他的法眼。

梁中書
然而,這兩項很重要的差事,楊志都辦砸了!10位制使去運花石綱,人家9位都圓滿完成了任務,偏偏就他一個人在黃河里遭遇大風,翻了船,花石綱沉沒了。令人不解的是,出公差出了事故,要趕緊回去向單位領(lǐng)導匯報,說明情況,尋求解決的辦法,或者是接受應有的處罰。而楊志卻是一跑了之,玩起了跑路。當時高俅能有多恨他,可想而知。宋徽宗的御花園工程,可是由高俅負責修建的,差了一船花石綱,工期必受影響,而當事人楊志又找不到,高俅必定是恨楊志恨得牙根癢癢。

高俅怒斥楊志
楊志沒有擔當,遇到困難就退縮,要么就躲避,不敢直面挫折。他這種人只能春風得意,不能經(jīng)受失敗,否則就一蹶不振,甚至是破罐子破摔,走極端。問題是,楊志偏偏又是個愛面子的人,總惦記著自己是名門之后,要光宗耀祖,封妻蔭子,替祖上爭光。所以,過了一段時間,一切都風平浪靜,楊志覺得自己應該沒事了,就蠢蠢欲動起來。他還想繼續(xù)當他的制使,于是就變賣家產(chǎn),湊了一筆錢,跑到京城上下疏通打點。為了能見上殿帥府最高領(lǐng)導高俅,楊志是煞費苦心,因為高俅不差錢,直接送銀子估計他都不會正眼瞧一下,所以楊志在打聽好高俅的喜好后,花重金購入兩塊和田玉,請手藝高超的玉石匠人雕刻成一對玉瓶,打算把它們送給高俅,取得他的諒解,從而官復原職。

楊志落魄后到大街上賣刀
但是,楊志想得太簡單了,他的想法幼稚,虧得他在官場中混過,卻不懂高層的玄機,不懂為官之道。想人家高俅官居二品,皇上跟前的紅人,家中什么奇珍異寶沒有,什么金銀財寶沒見過呢,怎么會稀罕你這對玉瓶?況且,你是犯下大罪的人,朝廷能否赦免你的罪還很難說,高俅又怎會再留你在殿帥府繼續(xù)當差呢?

高俅
楊志心術(shù)不正,滿腦子的歪門邪道,總是想著走后門、托關(guān)系,不按程序去光明正大的解決問題,而是走歪路,把領(lǐng)導當成貪官,如此明目張膽地去行賄,注定不會成功。楊志把高俅想得太簡單了,以為給他送點禮,就能解決問題。這種心態(tài)本身就有問題。

高俅拿起玉瓶摔碎
那么,高俅是清官嗎?當然不是!那他是個十惡不赦的大貪官嗎?也不是!歷史上的高俅,評價五五開,全不上是忠臣名將,但也絕不是“六賊”之一!但是,高俅此人非常講義氣,懂得報恩,他原是蘇軾的門童,發(fā)跡后不忘蘇軾,曾多次對蘇軾一家進行幫助。從人性的角度看,高俅有情有義,不是個壞人。至于為官中的某些作為,這是當官的套路,無可厚非。當時的官場上人人如此,就是這樣的風氣,不入群就會被淘汰,這是誰也沒辦法的事。比如名相寇準,他的生活就奢侈糜爛,穿金戴銀,錦衣玉食,整天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但他仍不失為一代明相。

楊志花500兩銀子購入的和田玉胚
因此,當楊志好不容易見到高俅,雙手捧出玉瓶后,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發(fā)生了——高俅既沒有收下,也沒有退回,而是……而是……而是當場摔碎!那種美玉落地瞬間破碎的聲音,非常悅耳,估計能聽到這種聲音的人少之又少。高俅當場打碎兩只玉瓶,這讓楊志張大了嘴巴,驚愕萬分。他事先肯定想到無數(shù)個結(jié)果,但打死他也不可能想到會是這個結(jié)局。下面就是高俅與楊志的對話:

兩只精美的玉瓶
高俅撫摸著兩只玉瓶,感嘆說:“好手藝??!楊制使,請起吧!”
楊志爬起身,忙不迭地道謝:“謝太尉。”
高俅在太師椅上坐下,問:“楊制使,這好東西是送于本官的嗎?”
楊志點頭哈腰地回答道:“一點心意,望太尉笑納。”
“花了多少銀兩呢?”
“五、六百兩?!?/p>
高俅撫摸著玉瓶,說:“五、六百兩?該不是把花石綱變賣之后得到的銀兩吧?”

高俅
楊志一愣,搓著手,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他遲疑了半晌,才諾諾地說:“太尉真會開玩笑。那、那花石綱確實是在河中遇到了風浪,沉沒了。這玉器,是我楊志特意給您打的?!?/p>
高俅沉思了一下,沒有再理論花石綱是否是沉于黃河之中,而是站起來,踱了兩步,說:“楊制使,常言說得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今日是否與我一起聽一聽玉碎的聲響是否悅耳呢??。俊?/p>

高俅見到玉瓶,并沒有驚喜
楊志驚得目瞪口呆,不知說啥才好,只得說:“太尉、太尉……這……”
高俅繼續(xù)問“你愿意聽嗎?你要是不愿意聽,我倒是想聽聽?!?/p>
楊志大驚,連忙大喊:“太尉,太尉……”
高俅走到案邊,拿起一只玉瓶,高高舉起,然后手一松,玉瓶落地,“砰”地一聲,四分五裂。楊志撲到地上,哭著大喊:“不……太尉……”高俅沒理他,又拿起另一只玉瓶,使勁扔了出去,玉瓶“嘩啦”一聲摔成了碎片。

楊志撫摸著碎片,欲哭無淚
楊志趴在地上,欲哭無淚,只能哭著喊:“太尉,太尉……”
高俅此刻才正襟危坐,嚴厲地說起了正事:“楊志啊楊志,十位制使押運花石綱,偏偏就你一個人遇到了風浪?身為朝廷差官,理應盡職盡責!現(xiàn)在丟失了花石綱,耽誤御花園修建日期,別說你一個小小的制使,就是本太尉也擔當不起啊!來人……把他打入大牢,聽候發(fā)落?!?/p>

歷史上真實的高俅,并非奸臣,也不是貪官
高俅的這段喝斥,有理有據(jù),在情在理,楊志無話可說??梢姡哔床⒉皇潜粋餮阅ê诘募槌?,他秉公處理楊志丟失花石綱這件事,既沒有受賄,也沒有講人情、賣面子放了楊志,而是按規(guī)定處理。高俅久居官場,看人還是很有眼光的,楊志這種人,不可能再讓他當官。

楊志被高俅訓斥
再說楊志替梁中書押運生辰綱吧。楊志犯了無數(shù)個錯誤,這才導致生辰綱被劫。自己本是囚犯,全仗是梁中書的青睞、提攜,這才當上了提轄。此時,楊志該低調(diào),能多低調(diào)就多低調(diào),盡力來為人處世,不能樹一個敵人,要與手下人打成一片,要懂得獲取大家的支持,目的就是把生辰綱安全地運送到汴京,圓滿完成這次任務。而楊志呢?是飛揚跋扈,趾高氣揚,對手下人不打即罵,根本就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更不懂得體諒下屬的辛苦。他制訂的押運方案也許是對的,但問題是如何貫徹落實,你個人能力再大,眾人不配合也是枉然。

晁蓋智取生辰綱
這就是楊志的性格缺陷,所以這一路押運,矛盾叢生。楊志把自己放在大家的對立面上,把屬下當成工具,連老都管都看不下去了,他委婉地勸導楊志,但楊志不聽,一意孤行,這就給晁蓋等人創(chuàng)造了機會。

楊志
而生辰綱被劫后,楊志竟然要上吊尋死,幸虧被曹正碰巧救下。就楊志的所作所為,真是辱沒了楊家將的名聲,若楊老令公泉下有知,不知道是怎樣的心情,恐怕要氣得從棺材里跳出來,給楊志兩個大嘴巴子吧!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jsdgw.cn/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