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直播購物的興起,為我們這些剁手黨們提供了極好的購物體驗,但是這種通過手機屏幕進行買賣出現的問題也隨之大量顯現,你拿到手的和你看到展示的根本不是同等質量的商品,這種事情層出不窮,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多數情況下都是買方打落門牙往肚里咽,不僅沒有了良好的購物體驗,還會賠上退貨的運費錢,實在是得不償失。不過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會有極少數人通過不同的渠道去爭辯,本人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員,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親身經歷的一場官司。
2021年4月13日晚,我在無錫家中閑來無事就在拼多多平臺愛美季服飾直播間購買了一套桑蠶絲面料的套裝,當時主播她自稱花花直播間(真實名字叫陳夢)說是品牌服裝每套售價588元,并且展示了服裝吊牌,強調所見即所得,商家是三標齊全帶標發(fā)貨。十天后我拿到的是一個很小的包裹,并非像平時收到的品牌服裝有飛機盒和防塵袋等保護措施的外包裝,打開一看手感和質地明顯不是桑蠶絲,更離譜的是服裝沒有任何標牌,實屬家庭小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4月24日原告先與陳夢直播間客服聯(lián)系,說不可能發(fā)沒有吊牌的服裝給消費者;然后我就和晟佑供應鏈聯(lián)系,這個客服起先說發(fā)貨比較忙,忘了放吊牌進去,然后說如果要退貨必須自己承擔運費,在我的追問下又說可以補貼8元,幾天后客服又說如果實在不想退貨可以把吊牌寄給我并補償一個紅包;接下來我又和拼多多客服反映,起先他們還是支持消費者收到假冒偽劣商品幫著處理的,后來就和商家一樣要求我退貨退款處理。
自從拼多多開直播間以來,我先后買了有近百件衣服,最貴的一套800元,30多元的便宜貨也有,只要是三標齊全適合自己的均照單全收,但是這套588元的服裝當時是晚上在直播間搶購的,花了我一夜的時間和精力,到手的卻是劣質的三無產品,加之拼多多客服反反復復的態(tài)度,一會兒要為我主持公道補貼一張100元的購物券,一會兒又讓退貨退款處理,對此行為我感到非常不解和氣憤,相信我不是第一個上當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被欺騙的人。我始終認為像拼多多這樣的平臺對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必將會進行嚴肅處理,絕不是一退了之這么簡單粗暴,否則這種欺詐行為肯定會愈演愈烈,國家出臺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有何用處?
5月初,我在智慧杭州平臺對杭州市晟佑供應鏈進行了投訴,6月1日江干區(qū)技術監(jiān)督管理局給出的回復是:他們對九環(huán)路48號5幢4層404室-408室進行了現場檢查,未發(fā)現服裝沒有吊牌的情況,對原告反映的事情不予處理。
6月16日,我在中國12315平臺對拼多多公司進行投訴,7月28日上海市長寧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做出的答復是:經查,拼多多平臺反饋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投訴訴求,因在調解時限內經營者拒絕調解,依據《市場監(jiān)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第21條規(guī)定,現我局決定依法終止調解。
事已至此,要想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只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打擊網絡欺詐行為,還消費者相對誠信的網購空間。2021年8月19日,我就把告杭州市晟佑供應鏈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訴狀寄到了無錫市廣益法庭。2021年10月28日法院正式立案,2021年11月24日下午13時30分第一次開庭,法官根據我寄去的13份聊天記錄等證據材料對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詢問,我當庭出示了那套沒有標簽的偽劣服裝,被告方出示了正品服裝的檢測報告以及服裝的吊牌,并且說他們的服裝是法國迪奧集團有限公司授權生產的,發(fā)貨是在杭州工廠統(tǒng)一包裝掛吊牌的,如果有一件沒有掛上就會多出一個來。那天是位年輕的女法官助理開庭的,她聽了雙方的辯論未作判決,讓我回去找出收到貨時所拍的視頻做成二份光盤寄給法庭,我在2021年12月6日把光盤寄給了法庭。12月21日我根據法庭的通知要求作了三點回復;強調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原告所說的退一賠三是指退款不退貨,并賠償三倍貨款。而且附上2021年5月23日原告與拼多多平臺要求退一賠三的截圖。
接下來我又收到了法庭傳票,要求2022年1月20日下午13時30分開庭審理,由于當時我在外地辦點事情,頭天晚上和朋友吃飯流了汗,臨走時圍巾掉臟水里就沒有圍,結果導致夜里發(fā)高燒起不了床,再說就算到了車站根本通不過二地的防疫檢查,我就電話聯(lián)系法官告知情況,他說這不能作為不出庭的理由,出于好奇心我問法官得知被告也沒有到庭,最后法院寄出了撤訴處理的裁定書。這種“被撤訴”肯定不是我想要的結果,但往往就是事與愿違,家人們早就讓我別沒事自尋煩惱,老百姓一般都不可能勝訴的,但我總認為有理走遍天下,只是經過了我的努力并沒有成功。其實我并不缺這點錢,缺的是被人欺騙還無法伸張正義的這口氣!這么明目張膽地欺騙消費者,還沒處讓他們長記性受教育,想必他們還會繼續(xù)這么干下去,想到這我就心有不甘氣不打一處來。請大家來評評這個理,我為自己討回公道有錯嗎?如果這事發(fā)生在你的身上,你會采取怎樣的方法解決呢?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jsdgw.cn/10946.html